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菲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会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曲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延凉飕——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揭之——揭:为……做标志。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借取。
D.虽推以与人——推:推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皆以蔓药覆之——以相如功大,立为上卿
B.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踽踽焉、洋洋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灌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了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末入蜀,未见知待 见:被
B.大王今若委质于魏 委质:归顺
C.身之衣食资仰于官 仰:仰望
D.唯器异姜维云 器异:敬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芝“刚简”性格的一组是(???)
①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②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③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④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⑤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⑥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袍鼓,则战争方始耳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年轻时未蒙重用,直到年过七十,才位至大将军,并被封为侯。
B.邓芝向诸葛亮献计,深得其赏识,并被派遣出使东吴,向孙权表示友好。
C.邓芝凭着卓异的政治远见,促使孙权断绝了与魏国的往来,与蜀国结盟联合。
D.邓芝赏罚分明,体恤士卒;个性刚强质朴,不掩饰感情,不能与众官和睦相处。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4分)
译文:?
(2)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4分)
译文:?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C项中的“仰”应解释为“依赖”。
小题1:①是讲邓芝的清廉与政绩,③说邓芝有远见卓识,⑥是邓芝回答孙权的问话。
小题1:“年过七十,才位至大将军,并被封为侯”是张裕对邓芝的预测。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关键词语“初”“位”“重”“申” (2)关键词语是“明“断”“恤”“卒伍”(3)关键词语“越”“尽”。
【参考译文】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是汉朝司徒邓禹的后代。东汉末年来到蜀地,没有被人赏识礼遇。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命,邓芝前去测算,张裕对邓芝说:“你年过七十以后,官位会升至大将军,被封侯。”邓芝听说巴西郡太守庞羲喜爱人才,就前往依附他。刘备平定益州,邓芝任郫县邸阁督。刘备出巡到郫县,与他交谈,对他的才识大为惊异,提升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郡太守。所治之处都清正严明有政绩,入朝廷任尚书。
先主刘备在永安去世。在此之前,吴王孙权请求讲和,刘备多次派遣宋玮、费柿等人前往答复。丞相诸葛亮十分担忧孙权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恐怕会有别的打算,不知想个什么办法好。邓芝求见诸葛亮,说:“如今主上幼小脆懦弱,刚刚登上帝位,应该派遣大使再次表示与吴国友好。”诸葛充回答道:“我考虑很长时间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罢了,如今正好找到了。”邓芝问这个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您。”于是派遣邓芝去向孙权表示友好。
孙权果然犹疑不决,没有及时召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呈交孙权,说:“我今天前来也是想为吴国考虑,不只是为蜀国考虑啊。”孙权于是会见了他,对邓芝说:“我确实愿意与蜀国和睦相好,但担心蜀国君主幼弱,国力小而形势紧张,若被魏国乘势攻击,便不能自我保全,因而犹豫不定。”邓芝回答说:“吴与蜀两个国家占据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著称于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国拥有多重险要坚固的地势,吴国也有三条大江的险阻可守,这两方面的长处合在一起,唇齿相依,进击可以兼并天下,退守可以鼎足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如今要是归顺魏国,魏国一定上要求大王入朝拜见,下要求将太子收押在魏国,如果不顺从它的意思,它就会挟天子之命来讨伐反叛者,蜀国也一定会顺长江而下趁机进逼,这样一来,江南之地就不会再属于大王的了。”孙权默然很久,说:“你说得对啊。”于是与魏国断绝往来,与蜀国连和,派遣张温到蜀国回访。蜀国派邓芝再度访问吴国,孙权对邓芝说:“要是天下太平,吴、蜀二位君主平分而治,不是很和乐的吗?”邓芝回答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帝王,要是并吞魏国后,大王还是个未深深领略上天旨意的人,那时君主各自发扬德义,大臣各自竭诚尽忠,将军擂动战鼓,那么双方的争斗又开始了。”孙权大笑说:“你的直诚,竟到这般程度!”
邓芝担任大将军二十多年,奖赏惩罚严明果断,善于体恤士兵。自身的衣食财物都依赖朝廷,不随意铺张,厉行节俭。最终没有备置家产,妻子、儿女都不免受饥挨冻,去世之日家无余财。他的个性刚强质朴,不掩饰心意情态,不能与众官僚融洽。对同代的人少有崇敬,只敬重姜维。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②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 ① 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必圆,视必审 审:清楚
B.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谕:超过
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 慑:屈服,改变
D.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 党:同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D.援笔书所欲言????????????????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鹊”的必要性,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
B.第四段说到圣贤是天纵之才,他们或者初始涉猎一下学问就可以了,至于像黄君之子黄济一类的后学则当立志求学。?
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将难成大事。
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参考答案:8. B
9. A
10. B
11.(1
本题解析:8. 谕:通“渝”,改变。
9.? A均是介词,替B 表语气/兼词 C表判断/疑问语气 D 所字结构/表被动。
10. 原文“夫予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强调圣人为学亦需立志。
11.无
文言译文:
你曾观看射箭吗?箭靶子,是射箭人瞄准的目标。于是要使你的弓好,使你的箭直,养好你的精神,蓄积你的力量,使你的身姿正.遵守你的射箭方法,来面临箭靶。拉弓一定要拉圆,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果决,求得射中箭靶中心就可以了。如果不设立箭靶,就没有专一的志向目标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的你将要施箭何处呢?况且对于那些以松弛弓箭来嬉游,漫不经心地射箭,起初没有固定目标,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志向。
善于治学的人,如衰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也就能够稍稍警诫了吗?治学的人想要达到圣贤的境界,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子一样。不拿圣贤作为标准来学习的人,这和不设立靶子来射箭的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志向,就像随水漂浮漫无边际,没有到底的去处,他们不论为平庸人的很少!这是立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
已经有了确定的方向,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不是特别有志向的人不能做到。所以拜师、识友,读书、探究事理,都是追求达到目的的途径。由是平时闲居没事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懈怠;待人接物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杂乱;安逸舒适的时候,志向不被意气用事;患难忧愁的时候,志向不被困顿胁迫;一定要求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才罢了。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啊。
因此如果立下志向,就算志向是做到圣人也是可以实现的。古人说过:“有志向的人,事业最终能成。”又说:“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就算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微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凭着在生通晓的天才资质,他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立志,何况我们后辈极度愚昧困惑的人呢?我们不能不把立志作为最重要、紧迫的事情,确实是这样啊!
如今大司寇的上士开封浚仪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且有规制,严格却没隔阂。曾教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替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他。有一天他暂时回乡,又来我这里求教。我挥笔写出想说的话,不以黄济的要求为烦劳。黄济还要想想(怎么)立志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又欲肆其西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七月既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斗牛之间(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B.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C.倚歌而和(同声相应,唱和)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D.山川相缪(缭,盘绕)
酾酒临江(斟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