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假:不真实。 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寻:不久。
B.①必须极言规谏/极:竭力。 ②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理:道理。
C.①冀凭直言鲠议/鲠:耿直。 ②陛下开圣虑,纳刍荛/纳:采纳。
D.①喜则滥赏无功/滥:泛滥。 ②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安:怎么。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诫子书
张之洞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王.其言
恨不一日离汝.然民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令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
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筻,无所不
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八棱。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
人,故排万难递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种,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
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枝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令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匆
惮劳,匆恃责,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逢,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
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令则去国万
里矣,汝平日所抉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
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
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
人也,服官一品 .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
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
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妻外鸳。汝苟竿头日
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勿惮劳,勿恃贵???畏惧??? B.反足贻堂上以忧?赠给
c.为贱卒.苦身戳力???竭尽??? D.当必亲炙之?????熏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
B.果也除体操外
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然犹兢兢也
C.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D.今则去国万里矣
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 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②外寇纷来,边境屡失
③ 学校肇开??????????????????④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⑤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⑥得学问上之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
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捣乱课堂,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
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
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
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
3、阅读题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被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葳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酷(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通绰,举止不烦烦:急躁
B.微公害,联不闻此微:如果没有
C.必谓党附者众党:结党
D.所以达幽枉,延直言延:延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乃责臣以利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①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②顷之,烟炎张天
D.①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裴谞忠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②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③出为虔州刺史
④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⑥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差点被杀。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皇帝很信任他。关中大早,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谈论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裴谞认为这样做,对上可以解除德宗对尚父的猜疑,对下维护了大臣的安全。
D.裴谞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狡猾之徒利用,为了一些小事来惊动皇帝,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5分)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5分)
5、阅读题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甲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③何诛④!”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我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