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鸩鸾竞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1)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道后期
张说①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
(1)第一句中的“争”字实在太妙了,它究竟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两句它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争日月”,像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写出了远赴他乡的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小题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概述。(4分)
答:?????????????????????????????????????????????????????????????????????????
??????????????????????????????????????????????????????????????????????????????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本题解析:
小题1:描绘了什么景象,关键是找出相关的意象,从词中来看,陌上柔桑、东邻蚕种、黄犊等意象表明这是农村,而且嫩芽、细草等意象则点明了时间。所以只要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小题1:仔细品读最后一句,城中与乡间风景有着鲜明的对比,在情感上也有所对比,其倾向性不言自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小题1: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
小题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因此这两句含蕴极丰,表面上是几多闲适,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小题2:试题分析: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用了对比的手法,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结合”不完整,一定要解说。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后面题:(共10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小题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小题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3分):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江汉》)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小题3:“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E
小题3:内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明显是对原诗句理解的错误。三更归梦三更后,应该是写诗人归家的好梦似是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都到心头。而不是诗人在半夜回到家。
小题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从理解诗句的角度去看,C项中写故乡的人在思念他这流浪千里的人。E项是深夜里想在家中坐,难道这不应该说这是远行人吗?所以这两项是符合答案的选项。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为诗歌综合考查试题,涉及诗歌情感和手法。比较不同,先看内容上的赵诗写黄梅时节家家雨,是写黄梅时节,而本诗写一声梧叶一声秋,是写秋季。表达地点,赵诗写自己家中等朋友到来,而本诗写客居他乡。情境是赵诗写约客不到,而本诗写客居孤馆时行为。情感上看,赵诗写的是闲适之情,而本诗写的是旅居他乡的愁苦、伤感、落寞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