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8 01:32: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李远,字万岁。幼有器局,志度恢然。尝与群儿为战斗之戏,意气雄壮,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郡守见而异之,曰:“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指趣而已。
  魏正光末,天下鼎沸,贼胡琮侵逼原州,其徒甚盛。远昆季率励乡人,欲图拒守,而众情猜惧,颇有异同。远乃按剑而言曰:“顷年以来,皇家多难。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有异义者,请以剑斩之!”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乃相盟歃,遂深壁自守。
  太祖见远,与语悦之,令麾下,甚见亲遇。太祖谓远曰:“孤之有卿,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岂可暂辍于身。”除大丞相府司马。军国机务,远皆参之。时河东初复,民情未安,太祖谓远日:“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乃授河东郡守。远敦奖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最喜小儿无赖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④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⑧断头置城上,颜色不稍变
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⑩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
A.①②③④⑧⑩
B.②③⑤⑧⑨④
C.①④⑤⑦⑧⑩
D.②④⑤⑧⑨⑩
(2)与“曾未期月,百姓怀之”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D.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博学善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素琴一张      畜:蓄养
小题2: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因为不愿束带拜见都邮,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兮辞》。
小题3: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分)
②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先


本题解析:
小题1:B赡:供给,C造诣:去(的地方)D畜:存,储存
小题1:“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
小题1:(1)何许、以为,各1分,大意1分(2)亲、堪、解归,各1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颇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唏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唏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住,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予,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义,大驾次于城东。义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义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成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选自《晋书·忠义传》,有删节)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时人以远致——许:赞许
B.大行大名——受:接受
C.大驾于城东——次:驻扎
D.而赠礼未勋德——副:符合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复未见父耳/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
B.以母忧,不官/宜乎百姓谓我爱也
C.潘岳、杜斌等皆附托/青麻头伏
D.举兵向京都,讨长沙王义/铸以为金人十二,弱天下之民
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
①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②唏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
③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④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⑤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⑥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颐、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司马义被俘,高爵显贵莫不俯首,嵇绍却守节不辱,难能可贵。
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射而死,使皇帝深受感动。死后授太尉,谥忠穆,享用太牢的祭祀,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然。”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襄子厕如:往,到
C.襄子必近子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D.于是襄子乃豫让日数: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去事智伯拔剑切啖之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
C.襄子数豫让曰令张良留谢
D.吾所为者极难耳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整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6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幸:亲近、宠爱。
小题2:
试题分析: A、表承接。B、表承接,那么。C、副词,于是。D、况且,表递进/尚且,表让步。
小题3:
试题分析: “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然:可是。所以:……的原因。愧:使……惭愧。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定语后置。(2)义:作动词,赞赏他的侠义。使:派人。与: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