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8 02:34: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参考答案:
子路说:“卫国的国君等待您去治理政事,您打算首先做什


本题解析:
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是名正言顺。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来……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c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小题1:D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小题1: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小题1:略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本试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B.时人以方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C.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④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君虚喜欢安静。他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营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
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不爱钱财,为官清廉。有人偷了他的衣服被他发现,他不但不追究,反而为
盗衣人着想;父亲死后,家里的财产全给弟弟;有人要给他金子买官,他坚辞不收。
C.李君虚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他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
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赞扬。
D.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自其足——度:量长短
B.宋人有其苗之不长——闵:担心,忧虑
C.苗则矣——槁:干枯
D.今有人日其邻之鸡者——攘:杀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下列关于《论语》《孟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仁”意味着克服一己之私,摒弃一切欲望,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说就是: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B.孔子在封建时代受到极高的尊崇,明世宗嘉靖九年封他为“至圣先师”,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尊他为“万世师表”。
C.孟子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可他的抱负没有实现,晚年退居讲学,由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
D.孟子力图破除世人利益至上的观念,确立仁义对社会人生的最高价值。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是要梁惠王不要考虑利,只要推行仁义就够了。


参考答案:
7.B


本题解析:
7.B? A错在“摒弃一切欲望”,孔子并不否定合理的欲求;C《孟子》一书是由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一起编撰的;D错在“他是要梁惠王不要考虑利,只要推行仁义就够了。”不是不考虑利,而是启发他把仁义放在私利之上,按孟子的看法,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