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吼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战国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身厚币????币:钱币。
B、诎指而事之?????指:通“旨”,意旨,想法。
C、而朝其门下?????朝:拜访,拜见。
D、安事死马???????事:用。“安事”,犹言“何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北面而受学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①反以报君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D、①闵王出走于外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隗认为,君主应该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诚心侍奉,虚心
求教,这样才能网罗天下的人才,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B、郭隗讲述了百金买骨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不惜重金的道
理,又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欲辅佐昭王的想法。
C、本文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先写燕昭王继位,接着写燕昭王求贤,继
而写贤者群集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最后写大败齐军。
D、本文塑造了燕昭王这一贤明君王的形象,他不仅礼贤下士,善于听取意见,
而且能知人善任,以乐毅为上将军,终于报仇雪耻。
13、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燕昭王求士》)(3分)
译:???????????????????????????????????????????????????????????????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昭王求士》)(3分)
译:??????????????????????????????????????????????????????????????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
师》)(3分)
译:???????????????????????????????????????????????????????????????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分)
译:????????????????????????????????????????????????????????????????
参考答案:10、A?
11、D??
12、B?
13
本题解析:
10、A项,“币”应为“财物”。
11、A项,前者为介词,译作“趁”;后者动词,译作“依靠”。B项,前者表修饰,不译;后者表转折,译作“却”。C项,前者为连词,表顺承,不译;后者介词,表凭借,译作“用”.D项, 均为介词,表处所,译作“在”。
12、B项“不惜重金”有误,应当为“示人以诚意”。
13、这2句话,分别从文言句式和重点词语方面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第(1)句话是疑问句,第(2)句话是感叹句。
参考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怨灵修之浩荡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
C.长余佩之陆离
D.固时俗之工巧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①吾其还也②君知其难也
C.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①而乃以手共搏之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学画花者,以一株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何以异此?盖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泊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
春山烟云联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节选自唐寅《六如画谱》)
1、请写出高中课本中张大千写的有关绘画的文章名《 》。
2、“何以异此”中的“此”指代。(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对“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好像神仙游览万象,身临其境在烟霞中,那么山水画意自然呈现出来了。
B、就好像神仙游览万象,自身化为烟霞,那么山水的亦真亦幻的自然呈现出来了。
C、就好像在物象之内神游,亲身站在山水之前,那么山水的风格自然呈现出来了。
D、就好像在物象之内神游,亲身站在山水之前,那么心中的画意自然呈现出来了。
4、作者认为画山水如何才能使“云气之态度活”,“烟岚之气象正”?(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写了三次“四时不同”,是否罗嗦重复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画说》
2、通过观察现实中的景物特点进行作画的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汉)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
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遏,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内知识,零落殆尽——知识:有才华的人
B.而身不免于幽絷——幽絷:囚禁
C.或能讥评孝章——讥:讥讽
D.欲公崇笃斯义也——笃:深厚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人困于孙氏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隗虽小才,而逢大遇
虽大风浪不能使之鸣也
C.天下谈士,依以扬声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因表不悉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融与盛孝章友善,忧其不能免祸,于是给曹操写信,希望曹操像历史上一些能够重用贤才的人物一样,对盛孝章加以援引。
B.如果不救盛孝章,那么孔融的祖父就不会说他有益友,并且朱穆将会与他绝交。
C.孔融认为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所称赏赞美的人。
D.孔融引用“燕君市骏马之骨”的历史事实,是为了说明纵然盛孝章不是绝顶的贤才,但招致他可以收取好贤的名望,贤人必将接踵而来。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B
4.(1)诸侯之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