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1-18 02:34: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吼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战国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身厚币????币:钱币。
B、诎指而事之?????指:通“旨”,意旨,想法。
C、而朝其门下?????朝:拜访,拜见。
D、安事死马???????事:用。“安事”,犹言“何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北面而受学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①反以报君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D、①闵王出走于外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隗认为,君主应该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诚心侍奉,虚心
求教,这样才能网罗天下的人才,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B、郭隗讲述了百金买骨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不惜重金的道
理,又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欲辅佐昭王的想法。
C、本文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先写燕昭王继位,接着写燕昭王求贤,继
而写贤者群集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最后写大败齐军。
D、本文塑造了燕昭王这一贤明君王的形象,他不仅礼贤下士,善于听取意见,
而且能知人善任,以乐毅为上将军,终于报仇雪耻。
13、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燕昭王求士》)(3分)
译:???????????????????????????????????????????????????????????????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昭王求士》)(3分)
译:??????????????????????????????????????????????????????????????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
师》)(3分)
译:???????????????????????????????????????????????????????????????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分)
译:????????????????????????????????????????????????????????????????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怨灵修之浩荡
B.伏清白以死直兮
C.长余佩之陆离
D.固时俗之工巧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②若不阙秦,将取之
B.①吾还也②君知难也
C.①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①而乃手共搏之②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学画花者,以一株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何以异此?盖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泊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
  春山烟云联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节选自唐寅《六如画谱》)
1、请写出高中课本中张大千写的有关绘画的文章名《    》。
2、“何以异此”中的“此”指代。(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对“如神游物象,身即烟霞,则意度自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好像神仙游览万象,身临其境在烟霞中,那么山水画意自然呈现出来了。
B、就好像神仙游览万象,自身化为烟霞,那么山水的亦真亦幻的自然呈现出来了。
C、就好像在物象之内神游,亲身站在山水之前,那么山水的风格自然呈现出来了。
D、就好像在物象之内神游,亲身站在山水之前,那么心中的画意自然呈现出来了。
4、作者认为画山水如何才能使“云气之态度活”,“烟岚之气象正”?(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写了三次“四时不同”,是否罗嗦重复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汉)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
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遏,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内知识,零落殆尽——知识:有才华的人
B.而身不免于幽絷——幽絷:囚禁
C.或能评孝章——讥:讥讽
D.欲公崇斯义也——笃:深厚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人困孙氏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隗小才,而逢大遇
  大风浪不能使之鸣也
C.天下谈士,依扬声
  不赂者赂者丧
D.表不悉
 ?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融与盛孝章友善,忧其不能免祸,于是给曹操写信,希望曹操像历史上一些能够重用贤才的人物一样,对盛孝章加以援引。
B.如果不救盛孝章,那么孔融的祖父就不会说他有益友,并且朱穆将会与他绝交。
C.孔融认为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所称赏赞美的人。
D.孔融引用“燕君市骏马之骨”的历史事实,是为了说明纵然盛孝章不是绝顶的贤才,但招致他可以收取好贤的名望,贤人必将接踵而来。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