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共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军函陵????????军:驻扎???????????????? B.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
C.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D.何厌之有????????厌:厌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臣之壮也,又不如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夜缒而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因击沛公于坐
D.以乱易整使工以药淬之
小题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小题4:从文中看,烛之武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服秦伯退兵的?这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应为"满足")
点评:本题是检查课文中实词的掌握,这些词都是常见词,活用的比较多,容易记混,所以要加强记忆。
小题2:试题分析:D(均为介词,可译为"用"。A项"之"均为助词,前"之"用于主谓间,不译;后之"可译"为"的"。B项"而"均为连词,前"而"表修饰,可不译;后"而"表转接,可译为"却"。C项"于"均为介词,前"于"可译为"对",后"于"可译为"在")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陪”指增加一分,句意完整2分。(2)这个句子中“与”是结交的意思,这个关键词占1分,句意完整2分。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第一个句子里有四个词是活用的,第二句里有一个省略句,这些都是得分点。
小题4:试题分析:从秦国自身利益出发,分析秦晋利害关系:“越国以鄙远,君知共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表现了烛之武的洞察世事和机智精明。
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是年冬,余为友人作中保所累,家庭失欢,寄居锡山华氏。
明年春,将之维扬而短于资,有故人韩春泉在上洋幕府,因往访焉。衣敝履穿,不堪入署,投札约晤于郡庙园亭中。及出见,知余愁苦,概助十金。园为洋商捐施而成,极为阔大,惜点缀各景,杂乱无章,后叠山石,亦无起伏照应。归途忽思虞山之胜,适有便舟附之。时当春仲,桃李争妍,逆旅行踪,苦无伴侣,乃怀青铜三百,信步至虞山书院。墙外仰瞩,见丛树交花,娇红稚绿,傍水依山,极饶幽趣。惜不得其门而入,问途以往,遇设篷瀹茗者,就之,烹碧罗春,饮之极佳。询虞山何处最胜,一游者曰:“从此出西关,近剑门,亦虞山最佳处也,君欲往,请为前导。”余欣然从之。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裁!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节选自《浮生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衣敝履穿,不堪入署——署:官署
B.投札约晤于郡庙园亭中——札:书信
C.猿攀而上,直造其巅——猿:猿猴
D.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沽:买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作者游玩之兴的一组是(???? )
①墙外仰瞩,见丛树交花,娇红稚绿,傍水依山,极饶幽趣
②询虞山何处最胜
③余欣然从之。出西门,循山脚
④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⑤俯首下视,腿软欲堕。
⑥其人叹曰:“壮裁!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朋友做担保受到连累,令父母生气致使失去了家庭的欢欣,寄居,谋生,盘缠短缺,本文记叙的是作者陷于愁苦中的快乐的游历。
B.城隍庙园是由外国商人捐资建成的,极其开阔宏大,可惜作者认为各种景物的点缀,杂乱无章,后园叠造的假山石,也没有起伏照应。
C.时令正当仲春,桃李争艳;作者逆旅行踪,游玩了虞山景色最好的地方。
D.作者爬到山的巅峰,他的朋友赞叹他“真壮观呀!还没见过像您这样豪迈的游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惜不得其门而入,问途以往,遇设篷瀹茗者,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D
4.(1)可惜(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后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征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太和中,明帝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①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士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
(《三国志·华歆传》)
注:①戢:收敛,收藏。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冠无不游行市里??????????????????衣冠:借指士族。
B.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持平:与别人的观点一样
C.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识:标记
D.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多:夸赞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洪从歆言而止?????吾兄之盛行而夭其嗣乎
B.众乃各留所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二祖劳于前世?????不拘于时,学于余
D.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歆作为高唐官吏,为人低调。陶丘洪自以为比华歆高明,他想参与王芬谋废灵帝一事,被华歆劝阻,他因此佩服华歆。
B.华歆先是投靠孙权,并受以孙权的礼待。当他准备应曹操之征离开孙权的时候,孙权并不想放他走,最后孙权被他说服。
C.在华歆离开孙权的时候,很多人都给华歆送礼,华歆也回赠了他们价值相等的礼物,这些人都佩服华歆的品行。
D.魏明帝征伐蜀国,华歆认为应当以德服人,让百姓衣食无忧是治国的根本。明帝非常赞许华歆,并撤回了军队。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
译文:???????????????????????????????????????????????????????????????????
(2)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士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
译文:????????????????????????????????????????????????????????????????????
参考答案:
8.B
9.D
10.C
本题解析:8.B(持平:保持公正、公平。)
9.D(D 以:连词,来;A 而:连词,表承接,就/表示转折,但是、却;B 乃:副词,于是就/表强调,却、竟然、反而;C 于:介词,在/介词,向。)
10.C(华歆把别人赠给他的钱财还给了别人。)
11.(1)将军遵奉王命,刚开始与曹公交好。你们之间的情义还不牢固,假如我能替将军您效忠心,难道没有好处吗?
(2)如果我中原地区没有衣食的忧患,百姓没有背井离乡的想法,那么天下就太幸运了,两个敌人(吴、蜀)自己的内乱坐着就可以等来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初:本色。?
B.言虽工,于我何与??????????工:精巧。?
C.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降:以下。??
D.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遽:全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乐琴书以消忧。
C.而御六气之辩。
D.曷不委心任去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