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翁公平寇记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①,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命。”父老无不流涕。
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益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安居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
(选自《潮阳县志》,有删改)
[注]①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公即勒兵戒严统率
B.顾贼业已入城回头看
C.公辄手斩之以徇巡行示众
D.贼乃蒲伏号泣求生痛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城中闻之大恐
B.咸奔依公所所击杀又数十人
C.因夹击之,公因传令
D.适备倭而督兵行县鼓噪而入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乃夜缒城上??????????②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③复进攻西南路????????④因北退保城隅
⑤从雉堞中掩击之??????⑥我兵犹殊死战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自称是守城士兵。
B.翁公独自骑马进入贼阵中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
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
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于是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
②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顾”义应为“顾虑”)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C(C项俱为介词“趁机”;A、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代前面情形;B、名词,“处所”/ 所字短语;D、承接连词/ 修饰连词,均可不译)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试题分析:D(运用排除法,①④项乃写贼)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平寇胜利的原因”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平寇胜利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胜利的原因”。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C(“倭寇首领”错,原文是“伪倭首”)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补充省略的主语“城顶守军”1分,“所为”1分(译为“做什么”也可),大意1分。(2)这个句子中“窃”译为“偷偷(暗中)”1分,“伺”译为“等候”1分,大意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参考译文: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然有贼人曲折连绵从西北方向而来,大规模偷袭进入潮阳县城,且自称是士兵。当时县里没有长史已久,潮州府通判翁梦鲤恰逢为防备倭寇而监督军事巡视到潮阳县,跟县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在一起。贼人最初不知翁公在县内,于是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大呼小叫着进入县城。当时守卫的士兵都偃甲而卧,贼人两千人号称万人骤然到来,行动出乎人们的意料,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奔跑向城下。贼人借机绕城呼叫,城里人听了很是害怕,以为是倭寇攻入城内了。于是翁公马上统率军队戒严,而自己骑马过去会见贼人,问贼人从哪里来之类,贼人相顾愕然,内心既惊又怪。翁公顾虑贼人已经进入城中,短时间内恐怕攻打不下。于是部署守城官兵分布各主要路口,再调动守备军于城郊。贼人也分队焚烧城边民宅,城中百姓愈加恐慌,都奔走投靠翁公所在地方,人数以万计。翁公深为感动,露天祈祷:“愿身先士卒,接受箭石,为百姓请命。”父老闻之无不流泪。
当时有人上书,倡议拿出公家钱银悬赏壮士来抵御贼人,翁公采纳这条计谋。于是调动诸路援兵,援兵从远近而至者大约有几千人。贼人有被抓到的,翁公就亲自斩首并游行示众,贼人气势于是大泄。而城里人刘应望等带领诸生员起兵由翁公调遣,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虏贼十三人。恰逢天又大雨,贼兵更加散乱,自相踩踏。而守备、指挥带领的军队,又进攻西南路,跟翁公士兵汇合,趁机夹击,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并捕获慌称是倭寇首领一人,救回被抓男女二十人。于是贼人自己估计力量不足,往北退守在城墙一角,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是我兵,到处大声喊叫邀战,借着雉堞的掩护攻击,矢石射入城中有如雨下,又击杀几十人。贼人大败,境况非常窘迫,我方士兵犹拼死作战。相持至日暮,有的贼人逾越城墙逃走,城外士兵多偷偷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于城壕中,后面的人再也不敢出来。于是趴在地上哭泣请求放一条生路,愿意将剩下来的人全部撤退。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翁公趁机传令,北开城门放走贼人,逐出城外。贼人立刻放下武器空手而奔,有的还包扎着伤口,从小路离开潮阳。于是城中安居如初,翁公抚慰民众后回到潮州。
当初,翁公采用父老建议,四次向外招纳壮士,壮士无不望风响应。他在阵前传布策略,无论大小都掏出诚心跟士兵商议,因此人们也喜欢被他使用,而得到大家极力拥护。那些拔旗斩首的奖赏,从未逾越时限。至于有被杀伤或致死的士兵,翁公亲自为他们敷药或到场看望,听闻的人没有不感叹流泪。翁公的感人事迹诸如此类。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万夫雄打虎传
泾川有万姓字夫雄者,少负膂力,以拳勇称,初亦未尝事田猎也。一日,与夙所莫逆尔汝昆季范姓友,早行深山中。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范号曰:“万夫雄救我!救我!”万亦茫然不知所措,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经里许,震天一呼,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因挺击虎,中其项。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万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母虎暨虎子相寻至。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
嗟乎!万夫雄一乡野鄙人耳,素不识《诗》《书》为何物,亦不识交道为何事,而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卒毙三虎以救其友,其义岂不甚伟?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余尝见世之聚首而处者,交同手足之亲,谊比金石之固,设有缓急,即蜂虿微毒,不致贻祸杀人,当其纷纷未定之时,虽夙昔周旋,密迩徒辈,靡不潜迹匿形,鸟飞云散,悄然而不一顾焉。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或云:“一人而毙三虎,颇似不经,殆属乌有子虚之谈。”嗯!诚有之矣!家九宣从泾川来,为余述其事最奇。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须眉状貌,殊磊砢【注】不凡,飞扬跋扈,犹可想望其打虎时英风至今飒飒云。盖义愤所激,至勇生焉;即后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此也。从古忠孝节义,蹈水赴火,为人之所不能为,并为人之所不敢为,往往以蚩愚诚朴而得之。万夫雄有焉。
南村野史曰,余友苍略氏,闻其事而异之,太息曰:“士亦视所托身为贵耳!得交万夫雄,其人虽陷入虎口,猛虎不能害也。甚矣,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选自《虞初新志》,有改动)
【注】 磊砢: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初亦未尝事田猎也 田:耕作
B.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搏:捕捉
C.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度:估计
D.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负:辜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万夫雄“义愤所激,至勇生焉”的一组是(3分)( )
①少负膂力,以拳勇称 ②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 ③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 ④卒毙三虎以救其友 ⑤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 ⑥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朋友身陷虎口的危急情况,万夫雄一时也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勇敢地冲上前去,连毙三虎,使朋友虎口脱身。
B.作者对万夫雄救朋友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世人对手足之情、金石之谊的珍惜,同时也批判了那些不能急朋友之难的人。
C.作者讲到家九宣曾向他描述过万夫雄打虎的事迹,同时家九宣还与万夫雄有过直接接触,这有助于证实万夫雄打虎事迹的真实性。
D.从古到今,忠孝节义之人,赴汤蹈火,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常常因为愚拙朴实而能达成,万夫雄就有这样的秉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从前后文看,本句是为表现万夫雄打虎完全是“义愤所激”而做的铺垫,因此“田”不宜解释为“耕作”,而应理解为同“畋”,狩猎。
试题分析:
小题2:③是写老虎的表现,⑥是写交义烈之友的重要性,这两句均与“万夫雄”无关。而①写万夫雄年少勇武的样子,与“义愤所激”的前提无关。
试题分析:
小题3:“肯定了世人对手足之情、金石之谊的珍惜”有误。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标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 书:书信
B.恚望滋甚恚望:怨恨
C.刘晔佞谀不忠 佞谀:巧言谄媚
D.勋奏绌遣 绌:通“黜”,罢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2分)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 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3分)
(2)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动词,“写书信”)
小题1:(①太祖封勋官职 ⑤鲍勋私解邕事 ⑥鲍勋廉而能施)
小题1:(猎罢归来后,文帝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因陈群等并举,帝不得已而任勋为御史中丞。)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鲍勋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时,封鲍勋为中庶子,外出担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时,抢劫官布,按照法律应处“弃市”之刑。太子多次亲手给鲍勋写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鲍勋不敢自作主张放纵罪犯,将全部罪状呈朝廷论处。鲍勋以前在东宫任职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太子本来就不喜欢他,等到加上这件事,怨恨更加厉害。正好鲍勋管辖区士兵休整有误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秉奏罢免鲍勋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授鲍勋为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鲍勋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只是军事农事,宽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宫殿园林,应该把它放在后面。”文帝准备外出打猎,鲍勋使车马停下来呈上奏章。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中途休息时,文帝问身边的大臣说:“打猎的乐趣,同欣赏音乐相比,哪一种快乐?”侍中刘晔回答说:“打猎超过音乐。”鲍勋趁机秉奏:“刘晔巧言谄媚为人不忠,这是阿谀奉承陛下的过分虚假的言论。请让有关部门论罪以使朝廷清明太平。”文帝愤怒得变了脸色,打猎结束回朝后,就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大臣一同举荐鲍勋担任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没有不表现出恭敬的样子。黄初六年秋,文帝想征伐吴国,鲍勋当面强谏。文帝更加恨他,贬鲍勋为治书执法。文帝从寿春回来,驻扎在陈留郡地。太守孙邕进见文帝后,出来拜访鲍勋。当时军营墙壁还没有完成,只立了标记,孙邕绕道而不走正路,军营令史刘曜要论处他,鲍勋因护城河和城墙没有完成,解除了对孙邕的论处,也没有向上级举报。大军回到洛阳时,刘曜犯了罪,鲍勋秉奏罢免刘曜官职,刘曜却暗中奏表鲍勋私自解除对孙邕的论处一事。文帝下诏书说:“鲍勋指鹿为马,逮捕起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依法定罪:“判罪五年。”三官反驳说:“按照法律罚二斤黄金。”文帝非常生气地说:“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纵容他!”太尉钟鲧等大臣一同为鲍勋求情减罪。文帝不答应,于是杀了鲍勋。鲍勋修性养德,廉洁好施,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鲍勋死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没有谁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任烦剧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制:式样。
C.力争无少逊逊:谦逊。
D.为相知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 )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 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逊:退避,让步。
小题2:②说明其刚强耿直,④是王亶望所设的奸计,⑥说明其清廉。
小题3:“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是感激他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与周梅圃的“廉洁正直”并无因果关联。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中前后两个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D.名不正,则言不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