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战役。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后平定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三足鼎立;而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破蜀军,蜀汉从此走向衰败。
B.《边城》中,天保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爱上翠翠后托人去提亲;傩送豪放豁达,聪明而多情,爱上翠翠后,主动向爷爷表明心迹。
C.周朴园是一个既有地主阶级某些特点,又有资产阶级某些特点的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他对侍萍的感情是复杂的,他确曾“爱”过侍萍,侍萍被赶走后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D.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如在奥菲利亚落水而亡的悲惨场面后,紧接着掘坟墓者插科打诨的场面。这种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的奇妙混合,创造了奇特的悲剧效果。
E.《药》这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妥协性,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2、阅读题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现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1.第一段描写了黄昏来临时渡口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景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对表现人物心理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翠“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薄薄的凄凉”?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这几个段落中翠翠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化 妆
秦俑
上大学那会儿,女生都爱扎堆儿,你三个一群,我五个一伙,一块儿上食堂吃饭,一块儿到图书馆晚自习,甚至闹起别扭来,也是拉帮结派的。
315是新组合的宿舍,一共六位姐妹。新学期刚开始,就明显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五个人,吴莎莎、谭芳、曾丽、刘思琦,还有我;另一派,就只有陆小璐一个人了。
其实陆小璐长得很漂亮,她站到人堆里头,一眼看去,很容易就能找出来。用时新的说法,陆小璐有着一张“明星脸”。这也就算了,偏偏她还特别臭美,每天都化妆,一大早就起来试穿衣服,弄得自己跟赶演出似的,衬得宿舍里其他姐妹都像“灰姑娘”一样。加上陆小璐很少主动与人说话,一到周末总有人开车来接,慢慢地,与大家便有了距离。
可是有一段,陆小璐突然变得无精打采起来,虽然天天还是一大早就起来化妆,试穿漂亮衣服,但她的精神明显没有过去好。睡在下铺的吴莎莎告诉我们,她经常半夜还听到陆小璐在上铺翻来覆去的。
我们都想,可能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吧。果然,从周一开始,陆小璐就没有回宿舍。刚开始几天,谭芳和曾丽还说些不着边际的风凉话,可时间一长,我们都开始担心起来。刘思琦是寝室长,想给陆小璐打手机,一问,才发现我们五个人都没有记她号码。第二天,有人开车过来拿陆小璐的铺盖衣物,大家都担心地问怎么回事。来人说,小璐特意叮嘱我转告大家,她要请假半年。
请假半年?我们都挺疑惑的,但这种事也不好细问。还是曾丽机灵,周一的时候,她去问辅导员。辅导员说,你们不知道吗?陆小璐请假做手术啊。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难过。虽然大家都不喜欢陆小璐,可她也不是什么坏人啊。刘思琦几个便四处打探她的消息,原来事情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糟糕:陆小璐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一直不敢做手术,最近检查,发现不能再拖了。按照医生的建议,她将要接受四次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每一次都有很大的风险。
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宿舍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还是刘思琦拿的主意,大家一块儿去医院看望陆小璐。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我们的心都慌慌的。在白色的病房里,我们见到了陆小璐,她正认真地对着一面镜子描眼线,打腮红,涂唇彩。从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临危病人的迹象。忙完了,她返过头来,一眼就看到了我们几个,脸上闪过一丝惊喜。接着她连忙将头背过去,说,你们来了,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过了一会儿,又缓缓地回过头来,说,其实很久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了,没什么啦,瞒大家那么紧,是不想让更多的人为我担心。
姐妹几个都不知说什么好。陆小璐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有说有笑地告诉我们,下午是第一次手术,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所以一上午都在给自己化妆,我参加过别人的追悼会,殡仪馆的人化妆很差劲的,我可不想死那么难看……
等了好几个小时,我们的脑袋里都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互相对视的勇气都没有了。终于,陆小璐被人从手术室推了出来。手术很顺利,她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仿佛睡熟了一般。一圈人将她送回病房,315的几位姐妹一块儿回家,一路上我们都沉默不语。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地去过医院几回,也陆陆续续地听到她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大家都为她感到开心,这个陆小璐啊,真不是一般人,每次上手术台前,她都要给自己化妆,每次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就好像她要去的地方不是手术室,而是准备去赴一场晚宴。
但最后还是没能如愿。第四次手术前几天,陆小璐突发高烧,接着昏迷了几天,就再没有醒来。事情来得太突然,当我们接到通知赶到殡仪馆时,一个肥胖的女人正在给陆小璐化妆。
我们看着安安静静地躺着的陆小璐,她瘦了,脸上的颧骨明显地突了出来。那个胖女人正在给陆小璐描眉毛,她看起来一点也不用心,将一条眉毛画得弯弯曲曲的。我们都无声地哭了,平时最讨厌看陆小璐化妆的吴莎莎,突然很激动地冲上去,一把就夺过了那个胖女人手中的眉笔。胖女人露出一脸的不解。吴莎莎大声叫道,你怎么可以把她的眉毛画得这么难看!
胖女人很诚恳地说,不要难过,人死不能复生。吴莎莎哭着将眉笔丢到地上,说,她很漂亮的,求求你,你不可以把她的妆化得这么难看的!……
第二天是追悼会。陆小璐的亲属怕我们再次“激动”,就没让我们参加。那天是星期六,天阴沉沉的,我们315的五个姐妹静静地守在宿舍里,不知是谁先开始的,我们都含着泪、对着镜子开始化妆。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一个叫做陆小璐的美丽女孩儿送行。
19.有人评论这篇小说时曾这样说过“这篇小说,在故事情节的线索安排上,可以说是巧妙的,与鲁迅的小说《药》一样,明暗交替,推动情节的发展。”你觉得本文明暗两条线索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0.作品以《化妆》为题,在作品中又反复的提到化妆有何用意?
21.结合原文分析一下作者塑造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22.读完这部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制造”实现不了文化输出
“中国制造”的30秒形象广告,要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连续播出六周,这是上周以来很让国内媒体亢奋的一个新闻事件。一则30秒的形象广告果真有那样的神力,能够在海外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意义,似乎更多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这是我们经过内部资源整合以后的第一次行业集体发声。此前,“中国制造”多年来保持坚挺的出口势头,尽管诸如纺织品、打火机、鞋子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屡遭反倾销,但在金融危机中依然葆有后发力量。然而,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并无对外宣示品牌价值的整体形象设计,往往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纯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那样的附加文化价值。此番协会出面、官方支持、以“民间”形态呈现“中国制造”广告,不失为有益的尝试。
此外,为“中国制造”正名,仅仅凭形象策划,还只是浅层次的努力。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到海外宣示“中国制造”的风采固然是一个路径,而专心做好国内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塑?眼下毕竟不再是郑和下西洋的年代了,每个人、每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是展示中国形象的载体。国内一些民族主义者总指责外国企业、外国政府乃至一些外国人士对“中国制造”的敌意,其中固然有不必要的误解,但从另一方面看,国内企业部分产品因质量而发生的不良影响,焉知不是在自毁“中国制造”的长城?即便出口产品都过得硬,可次第发生在国内的产品伤害消费者事件却也是货真价实的,在地球村时代,此种恶劣与负面,恐怕是做多少秒正面形象广告,都很难一时完全“正名”。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这条形象广告,很多论者激情欢呼,“在海外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实现从出口大国到出口强国转换的现实呼唤”、“让中国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款款心意可以理解,却未免过于乐观。创意固然值得肯定,但一条广告的意义不能被无限夸大过度阐释。“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传递出来的“和”、“合”的文化理念,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价值最佳的交接点。但是,文化意义上的“和”、“合”,还要能够与商业社会中的商业伦理取得共识,譬如,如何在立足合作的前提下实现利益获取,如何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在讲究积极的、进取的商业伦理中植入“和”、“合”的中国文化元素,等等。
中国文化从来讲究“微言大义”,“君子德风”,以为意象的叠加、价值的灌输就能影响他人,并不完全适应现实世界的传播规则。我们特别在意的西方世界由来已久的偏见甚至恶意,也不会因为积极正面的形象广告,而消失殆尽。因此,“中国制造”创意再好,也不过是一则广告,并不能负载更多,更不能理解为这是文化理念的一次输出。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制造”广告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制造”广告是中国企业经过内部资源整合以后的一次行业集体发声。
B.它是由协会出面,以“民间”形态呈现“中国制造”形象的有益的尝试。
C.它传达出中国文化的元素,其广告创意新颖,在海外成功重塑了中国形象。
D.这个广告所塑造的积极正面的形象有助于消除来自西方世界的由来已久的偏见。
小题2:作者认为“中国制造”广告实现不了“文化输出”,以下不能成为这种论断的理由的一项是(??)
A.为“中国制造”正名,仅仅凭“中国制造”的形象策划,还只是浅层次的努力。
B.国内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多少秒正面形象广告都难以完全“正名”的。
C.“中国制造”传递出来的“和”、“合”的文化理念未能与商业社会中的商业伦理取得共识。
D.“中国制造”创意虽然很好,但是它不能完全消除掉我们特别在意的西方世界由来已久的偏见。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制造”虽然多年来保持坚挺的出口势头,在金融危机中葆有后发力量,保是,中国企业并无对外宣示品牌价值的整体形象设计,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纯产生的附加文化价值。
B.与郑和下西洋的年代不同,在地球村时代,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该是展示中国形象的载体,随时随地注意爱护、塑造中国形象。
C.“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传递出来的“和”、“合”的文化理念,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价值最合适的交接点。
D.中国文化从来讲究“微言大义”,“君子之风”,以为意象的叠加、价值的灌输就能影响他人,并不适应现实世界的传播规则。
5、阅读题 阅读下文(20分)
江湖苏轼
在历史长长的小巷里,有一个人总会让我们为之倾倒。他总是站在千年外的月光下,峨冠博带,长须飘飘,脸上挂着一副顽皮的笑,看着我们,让我们自惭形秽,自觉污浊不堪;让我们在岁月的驿路上奔波得精疲力竭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照着他想想: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才能称之为人。
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
翻开《苏东坡文集》,你的眼中就会出现这个人的影子。这个古代的读书人,他正手执锄头,躬耕于东坡,生活很苦,却回过头告诉你“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在世俗的人们赏菊时,他竟吃菊,吃了还夸能长寿,这可真让当时朝廷的某些人大失所望。
在宋朝的文人中,只有他永远属于江湖,一如他文中的鹤,潇洒地展展翅,从宫廷里飞出,飞望“西山之阙”,与白云相逐,与江湖为伴,率性而行,自由自在,永远活在青山绿水之间,活在诗词歌赋之中,活在民间传说里,千余年了,苦则苦矣,却风流,潇洒。
他少年得志,名士风流,很有一些同年和诗酒唱和的朋友,再加上他的名头,只要他愿意,只要他稍作暗示,就会重新回到那个金碧辉煌的地方,避免漂泊之苦。可他不,他爱看云起云涌,爱看沧海落日,爱风餐露宿。至于那个汴梁,让给那些争名夺利客,让他们去争好了。而他,属于江湖。
其实,应该说,是江湖属于他。他可能不知道,历史早已安排好了苏州、杭州、赤壁,在等着他,等着他的到来,大笔一挥,江海生色。
于是,他耸耸肩,抖落了身上所有的光环,包括身份、地位和自己的翰林锦袍,一身轻松,走向江湖。从此,朝廷上少了一个歌功颂德的词臣,历史上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文学大师。
他是一位文人,他更是一位智者,一位哲人,他把自己淡定之后的心情告诉我们,同时,也点化着我们。
面对世俗的成功失败,他竹杖芒鞋,轻轻一笑,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瘴疠之地,他吟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让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想起这话,总会粲然一笑,烦恼顿失。
亲人相别,骨肉分离,是人生最悲戚的事,江淹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但在那个遥远的夜里,最重感情的诗人却说出了那句极具哲理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既然这是常识,我们就应该看开些,互相保重才是啊。
至于功名,诗人看得更淡,“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与誉”,面对荣辱名利的苏东坡,此时一如一轮皓月,冰清玉洁,通体透明:潇洒如春风花雨,青天白云;自然如雪映梅花,水流石上。 ?
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 ??????????????????????????
小题1: 结合苏轼的思想情怀来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称为“人”?
(4分)????????????????????????????????????
小题2:(8分)(1)怎样理解文中“江湖”一词的含义?(2分)?????????????????????????????
(2)作者说“他属于江湖”,又说“江湖属于他”。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
小题3:文中说“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结合文意,“文人苏轼”和“中国人的苏东坡”各强调什么?(6分)
??????????????????????????????????????????????????????????????
小题4:将“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