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8分)
舟中晓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小题1:请对颔联中的“争” “接”两字进行赏析。
小题2: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
本题解析:
小题1:对颔联中的“争” “接”两字进行赏析,答此题首先要答出“争” “接”的含义,再翻译句子,最后答情感——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
小题2: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答题时注意诗句如何“开门见山”“ 首尾呼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
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1]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那时,“安史之乱”刚平定以后,吐蕃又攻陷长安,代宗出逃。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乘舆反正。此时的唐王朝,处于内外交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灾难重重。[2]锦江:与下句的“玉垒”(山名)都在成都地方。? [3]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4] 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民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小题1:首句中“伤客心”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析。(4分)
答:
??????????????????????????????????????????????????????????????????????????????
?????????????????????????????????????????????????????????????????????????????
小题2:尾联说“可怜后主还祠庙”有什么用意?“日暮聊为梁甫吟”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
“伤客心”的原因是“万方多难”。(1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小题2:
试题分析: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仔细品读这两首词,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①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缈、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