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当乘间图之(图谋,谋取)
虽死不恨(怨恨)
B.此吾所以哭也(表结果的连词)
今日老夫贱降(古人对自己生日的谦称)
C.此贼合死(应当)
直至后院中审究(审问,审讯)
D.被罪之人(蒙受,遭遇)
安肯干休(怎么)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胜:美景??
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 [???? ] 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此余之所得也
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2、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马之千里者
3、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A、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迈苏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C、余下齐安的船,要去临汝,并且大儿子苏迈将要去饶州的德兴县去做县尉
D、余下的船从临安出发,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4、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
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
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俊臣未至追还,恨之恨,怨恨。
B.瑰使按普思者按,审问。
C.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论,判处。
D.卒削相王辅政事卒,突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瑰“文贞”的一组是(???)(3分)
①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②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③立庙塔,役无虚岁
④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⑤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 ⑥卒削相王辅政事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
B.苏瑰为官清廉爱民:他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他劝谏武后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庙宇。
C.苏瑰嫉恶如仇:郑普思的党羽遍布岐、陇,他们煽动诱骗百姓作乱。苏瑰逮捕郑普思,将其处以极刑。
D.苏瑰直言敢谏:他不按照当时的习惯给天子献食,在宴会上自我辩解时还讽谏皇上要体恤民情。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5分)
⑵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5分)
5、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青泥何盘盘——隐隐何甸甸
B.为君翻作《琵琶行》——于人为可讥
C.开国何茫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