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注]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
赠少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淮阴市,暗用“淮阴市井笑韩信”的典故。
小题1:“月照高楼”与 “月上柳梢”、“晓风残月”中的“月”分别有什么意味?(5分)
小题2: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小题一】“月照高楼”中的“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
本题解析:
【小题一】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
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
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一】如果答“不同意这种说法”的,自圆其说也可。但最高得分不超过3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小题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运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手法。(如答“直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颔联,即诗的第二联。“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离家万里,只好梦里家园;身为异客,思家五更难眠。一虚一实,可见颔联主要主要运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手法。
点评:这一答题思路。具体说来,有以下步骤:(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小题2:试题分析:题干问是表达了哪些复杂情感,可见情感应是两种以上。“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既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又有与朋友相聚的渴望,还有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
点评:考点的重点在于把握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抒发的情感,以及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态度。诗歌是一个整体,对思想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要以语言审读为基础,以形象鉴赏为突破,以表达技巧特别是艺术构思的把握为动力,全面分析。做这类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先抓住诗歌的标题,从而了解诗歌的题材,即诗歌的主题类别。
赏析:开篇一联即扣紧题意。“八月洞庭秋”着重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意。颔联直抒胸臆,“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颈联宕开一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许可以忘忧。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但却使人于言外感知。于是,尾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在章法上,“京洛满”和“水北流”相照,“同游”与“为客”相应,首尾环合,结体绵密。从全诗来看,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在宣城以东)一带。
小题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5分)
答:????????????????????????????????????????????????????????????????????????????????
????????????????????????????????????????????????????????????????????????????????
??????????????????????????????????????????????????????????????????????????????????????????????????????????????????????????????????????????????????????????????
小题2:请鉴赏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好在哪里?(6分)
答:????????????????????????????????????????????????????????????????????????????????
????????????????????????????????????????????????????????????????????????????????
??????????????????????????????????????????????????????????????????????????????
参考答案:
小题1:?颈联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答,不仅要得出诗人写了什么景,抒写了什么情,而且还要紧扣题干中的“如何”这个词,即要回答出诗人是怎样通过景来写情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答出诗所写景的特点,也就是意境。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赏析题,其基本的答题思路是,具体指出所使用的表达技巧,然后作具体的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需指出的是,表达效果的回答要具体不能笼统,既要答出语境效果,又要答出诗的情感效果,不要遗漏。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小题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
小题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把握能力。我们看诗人看到春天刚到一半,就落花飞尽,榕叶落的满院都是,更加上诗人仕途不顺,羁旅他乡,思念亲人。故有“春半如秋”的感觉。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炼字类炼字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我们看“共”字后边添“凄凄”表明诗人心境的寥落凄苦,加“共”更显凄苦的沉重。“乱”字表面写莺啼,实际上是写诗人的心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