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9 03:51: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B.新建不久的公用场地怎么会拱手让给开发商,客运站的公益用地又怎样在短时间内被转为商用,难道没有法律吗?对此一无所知的人们不免猜测这其中有猫腻。
C.后来,星火点多了,两个、四个、五个……一个周末,我看见很多人在切蜡烛,一只小白烛切成了四、五段——蜡烛也算半奢侈物了。
D.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B.前两逗号改为问号 C.四五段 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甄别演绎白内瘴金榜题名
B.迂腐乔迁号码薄两全齐美
C.逍遥宣泄挖墙脚 不胫而走
D.真谛整饬翻老帐共商国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白内障 B号码簿 两全其美 D翻老账 。同音字、形似字、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是高考字形题的常考内容,识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语音辨识法。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当然这要求同学们平时就要读准字音,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2、字形辨识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3、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4、结构分析法。借助词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忌讳唉声叹气朱拓咀嚼鉴赏
B.俨然精疲力尽烟蔼逆情背理
C.新正兴高彩烈讪讪心按理得
D.执拗手屈一指癖好金壁辉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精”为“筋”、“蔼”为“霭”,C项“彩”为“采”、“按”为“安”,D项“手”为“首”、“壁”为“碧”。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海尔集团原是一个亏损的集体小厂,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发展如阪上走丸,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企业。
B.高考作文命题虽然越来越鲜活,却仍没跳出大而化之的圈子,很多命题空泛、苍白而又缺乏实际价值。
C.草圣张旭性情放达,常在酒醉之后乘兴挥毫,左驰右鹜,天马行空,极尽诡异变幻之能事。
D.有科学家预测,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这一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人类自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坂上走丸”比喻形势发展非常迅速。B项,“大而化之”化,改变,转变。原指把真诚、善良、完美的品德发扬光大而使人在思想品质上受到感化。后也表示做事马虎,不细心。C项,“天马行空” 比喻才华横溢,气势豪放,不受约束。D项,“始作俑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李老师生病住院,班长王明和团支书张娟代表全班同学去医院看望。临走,在与李老师告别的时候,王明说:“李老师,您安心养病吧,咱们先回校上课去了。”
材料二 语文老师已年过半百,经常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为学生朗诵他自己写的诗歌,并多次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是最有激情的年龄,一定要多多读诗、赏诗,并学着写些诗。”
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用了“咱们”和“我们”两个称谓,你认为它们用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咱们”用得不对。因为“咱们”所指代的范围包括说话者在内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