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八)
2017-01-19 03:51: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后面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①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②,时清③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④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⑤,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本诗后四句想象友人“北归”途中的境遇。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②南去:逃到南方。③时清:指时局已安定。④旧国:指故乡。⑤残垒:战争留下的军事壁垒。
【小题1】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绪?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表达效果显著,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的痛恨之情;(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关键诗句分析,由注释逃到南方和指平定“安史之乱”可知诗人对安史之乱的痛恨之情。首联“世乱同南去”写出了诗人逃离家乡,流落他乡,无法归家的惆怅;“时清独北还”写出了诗人送友人独自归而自己却不得还的忧伤;由注释1可知,后四句是诗人想象的友人“北归”途中的境遇,故可从对友人的担忧与牵挂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由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8题。(6分)
春日客感
黄景仁
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35岁客死他乡。其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的前两联简要分析。(3分)
??????????????????????????????????????????????????????????????????????????????????????????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表现了怀乡思归之情。(1分)首联以“乡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只有乡心落雁前”“多少归人下水船”与注释“35岁客死他乡。其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就不难揣摩出诗人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因为“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耳边隐隐清江涨”这几句都是明显的写景,因此不难答出融情于景。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
〔南朝·梁〕何逊
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凄怆户凉入,徘徊檐影斜。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
【注释】
①罢花:花儿凋谢。②戚里:帝王外戚聚居之处。
(1)情因景生,景因情设,试分析“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一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妙处。(4分)
(2)请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翁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秋天的傍晚,北风呼啸,萧瑟凄凉,作者孤寂之感油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小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写景的特点。(4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①以动衬静。(1分)“雨过一蝉躁”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 苔,则行人罕至;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椰子树像什么?           椰子树像什么?
像芭蕉?像棕榈?         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芭蕉没有它高,           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椰子树像什么?
——理性思索的起点,由疑而思,由思才有所得。
B.由“像芭蕉?像棕榈?”到“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不是简单否定,而是由形到神,由外在形态到思想内容的思维过程
C.芭蕉没有它高,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椰树同芭蕉、棕榈外部形态的比较,后面说理的前提。
D.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全诗的核心,哲理之所在,揭示了诗歌主题。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象征这首诗歌的特点,两节均以设问开头,而设问实际是在思索的基础上发出的。此时,椰子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虽然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然而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诗歌由提出椰子树“像”什么,到确认它就“是”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既贴切自然,又合乎逻辑。
D.诗歌由日常见到的事物设疑,展开联想和想象,最终揭示出文艺创作的真谛:艺术的独创性。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1.C  提出“像……像……”椰子树、芭蕉、棕榈已都带有象征意义了,而不是三者本身外部形态的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