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后面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①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②,时清③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④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⑤,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本诗后四句想象友人“北归”途中的境遇。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②南去:逃到南方。③时清:指时局已安定。④旧国:指故乡。⑤残垒:战争留下的军事壁垒。
【小题1】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绪?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表达效果显著,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8题。(6分)
春日客感
黄景仁
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35岁客死他乡。其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的前两联简要分析。(3分)
??????????????????????????????????????????????????????????????????????????????????????????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
〔南朝·梁〕何逊
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凄怆户凉入,徘徊檐影斜。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
【注释】
①罢花:花儿凋谢。②戚里:帝王外戚聚居之处。
(1)情因景生,景因情设,试分析“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一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妙处。(4分)
(2)请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翁形象。(4分)
4、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小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写景的特点。(4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分)
5、单选题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椰子树像什么? 椰子树像什么?
像芭蕉?像棕榈? 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芭蕉没有它高, 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椰子树像什么?
——理性思索的起点,由疑而思,由思才有所得。
B.由“像芭蕉?像棕榈?”到“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不是简单否定,而是由形到神,由外在形态到思想内容的思维过程
C.芭蕉没有它高,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椰树同芭蕉、棕榈外部形态的比较,后面说理的前提。
D.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全诗的核心,哲理之所在,揭示了诗歌主题。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象征这首诗歌的特点,两节均以设问开头,而设问实际是在思索的基础上发出的。此时,椰子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虽然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然而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诗歌由提出椰子树“像”什么,到确认它就“是”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既贴切自然,又合乎逻辑。
D.诗歌由日常见到的事物设疑,展开联想和想象,最终揭示出文艺创作的真谛:艺术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