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
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踢俱
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踢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于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
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世祖即位,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十五年,定封宏寿张侯。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
哉!”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
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
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
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论曰:昔楚倾襄王问阳陵君曰:“君子之富何如?"对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之役,亲戚爱之,众人善之。’’若乃樊重之拆契止讼,其度几君子之富乎!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化,则亦可以施于政也。与夫爱而畏者,何殊间哉!
(选自《后汉书·樊宏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君子之富何如
A.
B.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实廪以崇礼节其庶几君子之富乎
C.
D.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直接表现樊宏高尚品格或鲜明的是非观念的一组是
①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②不求苟进???????③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
④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⑤遗敕薄葬,一无所用?⑥赙钱千万,布万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宏的祖先是周朝的仲山甫,因受封于樊,故以樊为姓。他的父亲继承了祖辈的传统,善于农业生产和经商,是当地有名的大家族。
B.王莽末年,义兵起事攻打湖阳时,樊宏在妻子、儿女被扣作人质的情况下,利用“令出譬伯升”的机会,毅然留在义军营中,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大义灭亲的精神。
C.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从不用非正当手段谋取功名利禄。他还经常告诫子弟:“蓄贵盈溢,未能终者。”并以“保身全己”为乐来勉励他们。
D.樊宏临终遗令薄葬,陪葬之物一概不用。汉光武帝善其令,把遗书传给百官们看,表示将遵从樊宏遗愿,并说自己百年之后也打算采用这种方法。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
译文:
(2)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译文:
(3)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底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邪?”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选自《搜神记》)
小题1: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大怒,使相之相:审看
B.王即购之千金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C.客曰:“不负子也。”负:辜负
D.愿王自往临视之临:面对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
B.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C.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D.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何由知吾可也???????????????????????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于将、莫邪为楚王铸剑,铸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对此大怒,杀了干将。
B.莫邪的儿子长大后,母亲以实情告之。赤遵父嘱得剑,日夜思报父仇。
C.为躲避追捕,赤逃入山中,遇见一位愿为其报仇的人,便决然舍命相托。
D.侠客诱使楚王来到煮赤头的汤镬前并将其杀死,自己也献出了生命。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胜:禁得起。
B.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戒:通“诫”,告诫,警示。
C.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经略:策划处理。
D.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修治新城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②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③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④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⑤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
⑥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侬智高在南方起事谋反。十二州守吏,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城池,不是他们才能不够。当时皇帝也这么认为。
B.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礼义失去的话,四方的少数民族就会横暴的窥视中原地区,以寻可乘之机。
C.王安石散文叙议结合,阐明道理,深有寓意。本文亦是如此,作者不吝笔墨叙写余靖修建新城的经过,为后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D.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而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4分)
(2)????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3分)
(3)????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3分)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呜呼,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5、单选题 下列划线的实词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博闻强志
B、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源不深而望流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