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
B.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
C.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
D.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箭
2、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
B.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C.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3、阅读题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
但如果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施政目标中,政绩考核需要对幸福进行量化,而幸福本身又很难被量化,这很容易让人怀疑,一些地方虽有建设“幸福××”的良好意愿,但其会不会和民众的主观感受形成“一个目标,两种表述”的割裂呢?现在就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这等于把幸福矮化为财富指标。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如果政府和公众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会不会出现政府所致力于提升的幸福,不过是强加于公众但实质上公众并不能感受到的“幸福”呢?
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没那么难。评判幸福固然很难,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比如说,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稳定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等等。我们不敢肯定什么是幸福
,但我们肯定有能力消除这些不幸福因素。当越来越多的导致不幸福的因素被消灭,幸福感必然会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虽然有评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公众手中的权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众一定不幸福。
小题1:文章对地方政府把施政重点转向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持什么样的态度?(4分)
小题2:文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公众的幸福感?(4分)
小题3:“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请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倾向的社会原因。(7分)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呕歌型号称心如意缠绵悱侧
B.蹒跚渔讯纵横驰骋发愤图强
C.匾额帽檐不耻下问肺腑之言
D.接恰演绎未雨绸缪入不付出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10分,每小题5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
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后汉书·王烈传》)
小题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5分)
译文:????????????????????????????????????????????????????????????????????????????
(2)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