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9 04:04: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注],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 受吏民之垢: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令尹一事。
小题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略
试题分析:
小题2: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求己
贺贻孙   为学者如山阴王雪湖之画梅焉,斯可矣。雪湖画梅,闭门端坐,内求诸己,久之能出梅之神情风韵于五指间。曾画一株在倪中丞厅壁,期年之后,墨气尚浮,游蜂飞蝶往来采食,华蕊皆尽。若是其神也!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妪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构崛,清古简傲,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轴,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尝谓予曰:“吾学画梅二十年矣,向者贸贸焉远而求之雪湖。因“梅”而失之“眉”,因“眉”而失之“媒”,愈远愈失,不知雪湖之《梅谱》,近在庭树间也!”
  予乃叹曰:“岂惟画梅哉!为学亦如是矣。本易也而求诸难,本近也而求诸远,不知道不离人,如水不离地。试反而求之寻常日用之间,庭除几席之内,随耳之所闻,目之所视,手足之所持行,参①于前而倚于衡②,瞻在前而忽在后,中边互见,左右逢源,虽与孔、颜觌面③一堂,不越于此矣。舍是而他求焉,是犹学雪湖之梅者不察其神韵之所在而徒冀蜂蝶之来食,骇世惊众,以为神也,岂可得哉!”
  “嗟夫!学者之惑也。厌其近且习者,欣其远且疏者,而不知忽于近者愈近而愈远,玩于习者日习而日疏也。惟行之而始至,即之而始亲,耳目近于眉而不能见眉,指近于腕而不能握腕,鸟习于空而不能喻于空,鱼习于水而不能喻于水,何怪百姓之日用而不知哉!日用不知,非果不知也,特遗己以逐物,不即物以明己,故不知也。设令一旦翻然内求诸己,未有不憬然醒,蘧然④觉,如获《梅谱》于庭树间也。”(节选自《豫章丛书·激书》卷二)
  【注】①参:验证②衡:车辕前端的横木。③觌(dí)面:见面。④蘧(qú)然,惊喜貌。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年之后——期:一周年,满一年
B、蕊皆尽——华:美好的,华美的
C、之而始亲——即:接近
D、设令一旦翻然内求诸己——设令:假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若是其神——亦各言其志
B、三吴共赏也——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
C、妾官媒李娘——今君亡赵走燕
D、舍是他求焉——蟹六跪二螯
3、不属于作者所指的“学者之惑”的一项是 [???? ] A、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
B、不察其神韵之所在而徒冀蜂蝶之来食
C、参于前而倚于衡,瞻在前而忽在后
D、特遗己以逐物,不即物以明己
4、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王雪湖画的梅“招蜂引蝶”的神奇,其目的是为说世人由此痴迷求之而失作一张本。
B、“耳目近于眉而不能见眉”以下四句,排成铺陈,是用来强化“越是接近的东西越容易忽视,越不被理解”这一观点的。
C、“寻常日用之间”“庭除几席之内”“随耳之所闻,目之所视”“与孔、颜觌面一堂”等都属于文中提到的“庭树间”。
D、本文表面讲述龙仲房学画“求己”的故事,实则在于论学应“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知,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真知”的道理。


参考答案:1、A
2、B
3、C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遭父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于灭性。出除本郡太守,并有当官之能。
正光末,尚书令李崇为本郡都督,率众讨茹茹,以兰根为长史。因说崇曰:“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崇以奏闻,事寝不报。
孝昌初,转岐州刺史。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民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兰根辞曰:“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尽以归其父兄。朝廷以兰根得西土人心,加持节、假平西将军。寻入拜光禄大夫。
庄帝之将诛尔朱荣也,兰根闻其计,遂密告尔朱世隆。荣死,兰根恐庄帝知之,忧惧不知所出。时应诏王道习见信于庄帝,兰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道习为启闻,乃以兰根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乡曲,欲防井陉。时尔朱荣将侯深自范阳趣中山,兰根与战,大败,走依渤海高乾。属乾兄弟举义,因在其中。高祖至,以兰根宿望,深礼遇之。及高祖将入洛阳,遣兰根先至京师。时废立未决,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遂与高乾兄弟及黄门崔?固请于高祖,言废帝本是胡贼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兰根虽以功名自立,然善附会,出处之际,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
(选自《北齐书·魏兰根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忧毁于灭性殆:几乎
B.控长远摄:控制
C.事不报寝:平息
D.深礼之遇:对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兰根“机警有识悟”的一组是 (3分)
①庐于墓侧,负土成坟??????????????②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
③文武兼用,威恩并施??????????????④尽以归其父兄
⑤遂密告尔朱世隆??????????????????⑥走依渤海高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兰根准备在常山郡安葬母亲,但那里先建有董卓祠堂,他认为董卓是叛逆,于是不顾他人劝阻,坚决砍伐了董卓祠堂的柏树为母亲做了棺木。
B.将军萧宝寅攻破宛州时,将俘获的十个美女送给了魏兰根,兰根认为这里的百姓是无奈从匪,应该慰问安抚,就把十个美女送还其家。
C.魏兰根曾经将孝庄帝要诛杀尔朱荣的消息密报给尔朱世隆,结果尔朱荣被杀后,他因怕此事被孝庄帝知道,就忧虑畏惧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D.在拥立废帝这件事上,魏兰根表现出精于算计的一面。他为了讨好巴结高祖,而说废帝不当立,最终使很有德才的废帝未能即位。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5分)
(2)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寝:息,止,有扣住不发之意
小题1:①表明魏兰根尽孝;⑤是表现魏兰根“多以计数为先”的;⑥是失败后的无奈之为。
小题1:主要是“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所以阻止废帝即位。
小题1:(1)译出大意给2分,“衣”、“食”、“奈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素”、“构毁”、“非”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魏兰根,是巨鹿下曲阳人,兰根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博览群书,机智敏锐,有见识,悟性高。离家出仕,任北海王国侍郎。母亲去世,守丧时以恪守孝道出名。他将要把母亲葬在常山郡内,常山郡原先有董卓的祠堂,祠堂旁边植有柏树,兰根认为董卓是汉代凶恶的叛逆之人,不行正道,不应该把他的祠堂保留到今天,就砍倒了柏树,为母亲做棺木。有人劝他不要砍,而兰根却全把柏树砍倒用做棺木材料了,毫无疑心畏惧。他的父去世时,他结草棚陪伴在墓旁守孝,背来土垒成坟,哀毁过度,几近于丧失性命。又出朝为官任本郡太守,并显示了当官的才能。
正光末年,尚书令李崇被任命为本郡都督,统帅军队讨伐茹茹,用兰根作长史。他趁机劝说李崇:“边境各镇控制的地方很长很远。过去刚设置时,地广人稀,将领等有的是从中原征调来的大姓子弟,有的是朝廷大臣安排的爪牙。现在应该将镇改为州,分别设置郡县。凡是府户,都免为平民,做官的顺序,一律按过去的规定,文武兼用,恩威并施。这个办法若能实行,国家大概就没有北顾的忧虑了。”李崇把兰根的建议奏报朝廷,征讨的事就被压了下来。
北齐魏孝明帝孝昌初年,兰根转任岐州刺史,跟随行台萧宝寅,讨伐攻破宛州(今河南省),萧宝寅把俘虏来的人当作奴婢,并把十个美女赏给魏兰根,兰根推辞说:“宛州县处于盗匪横行地段,朝廷的威势未达到这里,老百姓无所适从,因而被迫背叛。现在应该给寒冷的人衣服穿,给饥饿的人食物吃,为什么要把他们充做奴仆呢?”于是派人将十位美女一一送回家团聚。朝廷因为兰根深得西部百姓爱戴,加封他为持节、代理平西将军。不久又被授予光禄大夫。
北齐庄孝帝准备诛杀尔朱荣,兰根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把这个消息密告给尔朱世隆。尔朱荣被杀死后,兰根担心庄孝帝知道这件事,忧虑害怕想不出办法来,当时,应诏王道习被孝庄帝信任,兰根便托他说情,请求率兵外出立功。道习为他向上说情,朝廷就让兰根任职河北行台,在定州率领招募来的乡勇,准备防守井陉。当时尔朱荣的将领侯深从范阳进逼中山,兰根和他交战,失败了,逃奔渤海依附高乾。适逢高乾兄弟举义,于是兰根就留在他们那里。高祖到来,因兰根过去的威望,对他以厚礼相待。等到高祖将要进入洛阳时,派遣兰根先到京师。当时废立之事还未决定,命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废帝神采高明,兰根担心日后难以揣测,于是与高乾兄弟和黄门崔?在高祖面前坚决请求,说废帝本是胡贼推立的,如今若仍立废帝,于理不符。高祖不得已,就立了武帝。废帝向来有功德业绩,却被兰根等陷害诋毁,(兰根)很被当时的议论否定(或“非议”)。兰根虽因功名而自立,然而善于附会,进退之际,多以谋略权术为先,因此不被公正的评论所赞许。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臣/德:恩惠,恩德
C.而知古负崇/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时,臣卵而翼之/微:地位卑微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C
4.(1)臣的儿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三国志·吴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弃官归,州别驾从事/辟:清除
B.柔尝使琮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赍:通“资”,钱财
C.恐事泄,故琮表不答/寝:息,止
D.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功以负国也/徼:拦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琮至,皆散用,空船还/愚以所市非急,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
B.依琮居者百数/敌数轻船钞击
C.顷,敌数千人出江中/后言次及,琮对曰
D.以圣朝之威,向而不克/所获可多致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
②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
③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
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⑤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
⑥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粮荒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回头),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军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D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