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题?画
(宋)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初在杭州,靠卖画糊口,生活艰难。这是作者自己在画上所题的诗。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李唐画作的内容,试品评画作的技法与效果。(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 画面上是云烟缭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隐约,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鹊?桥?仙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题: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感慨和悲叹。
本题解析:“半世”、“羁旅”“故山”几个词,结合陆游的身世,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答题。(8分)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 试简要概括这首诗呈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4分)
(2)“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⑴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听张立本女吟
无名氏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吟诗女子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歌一曲月如霜”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吟诗女子是一个亭亭玉立、清高脱俗的形象。她穿高冠宽袖的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小题1:上片写景的句子“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化用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有所创新。试比较“燕入谁家”与“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几句抓住黄昏秋江具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雨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退去。江岸边留下了些许沙痕。声声落叶,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秋意袭身,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恰值兵败被掳之后,作者面对着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伤感呢?
小题2:
试题分析:“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建康(今南京),是烟柳繁华地,也是南宋王朝赖以阻挡蒙古南侵的一道屏藩。萧条得使词人生寂寞、衰歇之感。此词带有几分嘲讽意味,不只是一味悲慨而已。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作者大悲慨之中,怀有深深的嘲讽。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运用典故,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王朝由盛而衰。“寂寞”与“豪华”形成今与昔鲜明的对比。夕阳西下喻写国家的衰亡,“又”字体现了词人对历史兴替的无奈。最后以大雁南飞作结尾,具有弦外之意,燕子还会“说兴亡”,而大雁目睹山河变化无动于衷,将情与景结合起来,感情悲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