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9 04:55: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名闻四方/甫:刚刚
B.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  
C.实欲携其徒/贰:离间
D.安石富贵,何吝也?/轻:轻易
2.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 ????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


参考答案:1.D
2.C
3.D
4.(1)?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为下列各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积土成山,风雨兴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辟西曹不就。宋元徽中,随父出京师,迁尚书左民郎。寻以父忧去职,还乡里。服阕,领天水太守。
建元初,蛮寇群动,景宗东西讨击,多所擒破。齐鄱阳王锵为雍州,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督岘南诸军事,除屯骑校尉。少与州里张道门厚善。道门,齐车骑将军敬儿少子也,为武陵太守。敬儿诛,道门于郡伏法,亲属故吏莫敢收,景宗自襄阳遣人船到武陵,收其尸骸,迎还殡葬,乡里以此义之。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诏景宗顿道人洲,待众军齐集俱进。景宗固启,求先据邵阳洲尾,高祖不听。景宗欲专其功,乃违诏而进,值暴风卒起,颇有淹溺,复还守先顿。高祖闻之,曰:“此所以破贼也。景宗不进,盖天意乎!若孤军独往,城不时立,必见狼狈。今得待众军同进,始大捷矣。”及韦睿至,与景宗进顿邵阳洲,立垒去魏城百余步。魏连战不能却,杀伤者十二三,自是魏军不敢逼。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性躁动,不能沈默,出行常欲褰车帷幔,左右辄谏以位望隆重,人所具瞻,不宜然。为人嗜酒好乐。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七年,迁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赴任卒于道,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梁书·曹景宗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迁尚书左民郎迁:升任
B.乡里以此义之义:认为有义气
C.魏拓跋英寇钟离寇:侵犯、攻打
D.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预:干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是以胆勇知名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以匹马将数人斧斤以时入山林
C.人所具瞻,不宜然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D.杀伤者十二三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次曹景宗受父亲派遣出州远行,只带了少数几个人。半路被几百个蛮人层层包围。曹景宗驰马四射,一箭杀一蛮人,蛮人被吓得四处逃散,从此,曹景宗因胆勇过人而知名。

B.曹景宗少年时和州里张道门是好友,后来,张道门在武陵被斩却无人替他收尸。曹景宗知道后,从襄阳派人到武陵,为其收尸殡葬,乡里人因此赞他讲义气。
C.建元五年,在一次抗魏行动中,为取得最后的胜利,曹景宗不惜抗命,联合韦睿渡江进驻邵阳洲,与魏军连续作战,终于击退了敌人。
D.曹景宗嗜好饮酒。高祖曾多次设宴接见功臣,在席上,景宗常在醉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高祖故意任他讲下去,不以为过。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寻以父忧去职,还乡里。
??????????????????????????????????????????????????????????????
(2)此所以破贼也。景宗不进,盖天意乎!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预:参与)(3分)
小题2:(A因:因为;B以:带着/按照;C所:……的,“ 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地方;D者:代词,……的人/语助词)(3分)
小题3:C
(这次行动因为曹景宗的贪功冒进而遭到失败)(3分)
小题4:略
小题5:略
参考译文?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父亲曹欣之,是宋朝将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曹景宗自幼善于骑马射箭,喜好打猎。曹景宗尚未成人的时候,父亲曹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远行,他仅骑马带上几个随从,不料半路遇上了几百个强盗,将他们层层包围。当时曹景宗带百余箭,骑马四射,每箭杀一贼人,贼人大惊,于是逃散。从此,曹景宗以胆大勇敢而闻名。曹景宗还很爱读史书,每当读《穰苴》、《乐毅传》时,总是放卷叹息说:“大丈夫就应当像他们这样!”后曹景宗被征召为西曹,没有上任。宋元徽中,曹景宗随父出京师,任尚书左民郎。不久,曹欣之去世,曹景宗还乡里服丧。服丧期满后,任天水太守。
南齐建元初,境内有贼寇骚扰,曹景宗率兵四处征讨,大多贼寇被擒获。时鄱阳王萧锵为雍州刺史,又任命曹景宗为征虏中兵参军,兼任冯翊太守督察岘南各项军务,担当屯骑校尉。曹景宗少年时和州里张道门是好友,永明元年五月,张道门是南齐车骑将军张敬儿的小儿子,担任武陵太守。后来张敬儿被杀,张道门也在武陵被斩。当时,张道门的亲属旧属无人敢来收尸。曹景宗知道此事后,从襄阳派船到武陵,收其尸,送到他家里殡葬,乡里因此赞他讲义气。???
建武五年,北魏拓跋英率众攻打钟离,徐州刺史昌义之围在了城中。梁武帝诏令曹景宗统领各路军马增援昌义之,豫州刺史韦叡也参加增援,受曹景宗调度。诏令曹景宗屯兵道人洲,想待众军集齐后并进。曹景宗想独占功劳,就违反诏令径直前进,不料遇到狂风突起,兵士被溺死的很多,只好返回先前屯兵的道人洲。梁武帝闻知此事,说:“这是击破贼军的好机会啊。曹景宗不能够顺利进军,大概是天意吧!如景宗孤军进入,城不时立,一定会遭受困窘。如今能够等到各军联合进发,就能获得大胜啊。”等到韦叡率军前来,和景宗进驻邵阳洲,筑营与北魏的城池相距百来步。魏军连战几次都不能打退梁军,死伤人数达十分之二三,从此魏军不敢再主动前来叫战。???
曹景宗为人自负好胜,每当写文书,碰到不知道的字,从不去问别人,而是自己臆造。即使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唯独韦叡年长,而且是当地名流,曹景宗对其也特别敬重,同宴御筵,也谦逊恭让,武帝也由此对他特别称许。曹景宗生性急躁好动,不能沉默。他出行时常常要人撩起车子的帷幔,左右侍从劝他不要这样,因为他名高位重,人们都在注意他,这样随便不合适。景宗还嗜酒好娱乐。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天监七年,曹景宗迁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八月初二,曹景宗于任途中病逝,时年五十二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yà)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石致一石率:大抵
B.胡宗宪、阮鹗奸贪状发:发现
C.仪望不可执:坚持
D.请涿州,除马户逋税城:筑城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列海防善后事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镌二秩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载祠祀典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仪望有力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4分)
(2)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4分)
小题4:文中,传主宋仪望是怎样为官的?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百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发:揭露。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D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文中后面有“鹗被逮”,如“发”解释为“发现”衔接的不够自然,“揭发”才有被逮。
小题2:
试题分析: C代词,他的/代词,那;A均为连词,因而;B均为连词,于是;D均为兼词,于之。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区分,试题的组成由一句文中句子和一句课本句子组成,文中句子还可以推断,课本如果不熟那简直是灭顶之灾,所以文言文基本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输——输运,辄——往往,各出公田——各区分别拿出公田,赡——供养他们(那些输运白粮的百姓)。(2)会——适逢,坐以浮躁——用轻率急躁的罪名加给(宋仪望)。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文意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意思的划分,人物传都和人物的经历相关,所以划分是抓住时间、地点、职务的变化就能找到头绪,然后把相同的地方归类。
小题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贤主所贵莫如士(表结果)所以贵士(可划可不划)为其直言也(句尾语气词)言直则枉者见矣(句尾语气词)人主之患(陈述对象转换)欲闻枉而恶直言(复指主语)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句尾语气词)水奚自至(复指主语)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句尾语气词)所欲奚自来
【译文】
贤主所崇尚的莫过于士人。之所以崇尚士人,是因为他们言谈正直。言谈正直,邪曲就会显现出来了。君主的弊病,在于想闻知邪曲却又厌恶正直之言,这就等于阻塞水源又想得到水,水又从何而至:这就等于轻贱自己想要得到的而尊尚自己所厌恶的,所要得到的又从何而来?
【参考译文】
宋仪望,字称望之,是江西吉安永丰人。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被派到吴县任知县。当地百姓把白粮运到京城供宫廷和百官用,却往往因此而家道破败。宋仪望就命令每个粮区各自分出一些公共田地,根据百姓的徭役情况分给他们田地来赡养家人。他禁止火葬,创建子游祠,建立书院,惠及民生的政绩非常显著。后来被朝廷征召,得到了御史的官职。他弹劾大将军仇鸾仗着讨伐贼寇而自以为是,他的这个奏疏被皇帝放在手里不处理。以后,他又写了条陈,针对当时的政务讲了十二种策略。在河东巡察盐务时,他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的军饷通道,说:“此河发源于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与多条水路相通,向东流一千余里,直入卢沟桥。这中间只有大同卜村有比较密的石障,宣府黑龙湾的石崖比较险峻,但是不过五十里,水浅的地方也不过二三尺,疏通凿理十分容易。以前的大同巡抚侯钺,曾经乘小艇到怀来,经过卜村、黑龙湾,平安行船没遇到危险。又从怀来逆流而上,载了三十石米,运到古定河,足以便利漕运,适合征运粮草。”当时正在实行挖河运粮的办法,三十石粮食到达京城往往只剩下一石了。宋仪望的奏疏一到,皇帝就让大臣们商议。兵部尚书聂豹说:“河道挖成了,不但可以做漕道,还能制约敌人的骑兵。”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说:“做这件事路途太远,徭役太重。”于是就作罢了。
宋仪望不久探望母亲回来。入朝后,状告胡宗宪、阮鹗奸贪,阮鹗被抓。这二人都是严嵩的心腹,严嵩因此很不高兴。等到仪望受命督察三殿门建设工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私下让人送钱给他,嘱咐一定要参与工程事宜,仪望坚决不同意。工程竣工后,作为奖掖,他被提升为大理右寺丞。严世蕃想以此为功讨点感激,仪望请求马上回去,并无什么谢意,严世蕃更加恼怒。此时正赶上天灾考察京官,欧阳必进迁职吏部,仪望于是整日闲坐,无所事事,就被贬到夷陵作判官。严嵩失势后,仪望升任霸州兵备佥事。他请求到涿州管治,取消了马户逋税。后又升任大名兵备副使,改任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击破倭寇,之后据此上陈加强海防建设事宜。皇帝下诏同意他的请示。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想罢免仪望,考功郎刘一儒力挺仪望,于是降官二级,补任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任相理政,欣赏仪望的才能,升任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等地。他曾上奏,减轻所属郡地的灾赋。当时来自海上的威胁比较小,文武百官不愿意打仗,仪望就与副使王叔果加强战备建设。后来倭寇果然来了,他就在黑水洋组织防御,战果很大,因此升任右副都御史。之前有被洗雪冤情的建文帝所属大臣,仪望就创建了表忠祠,在南京祭祀他们。宋代的忠臣杨邦晙,是仪望的同乡,葬于江宁,年数久了坟茔渐渐湮没,仪望就为他加固墓葬,把他的事迹记载在家族宗祠祀典里。以前的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都不受张居正所喜欢,仪望却在朝廷上举荐他们,后来张居正渐渐失去了对仪望的信任。万历四年,被调整任南京大理卿。转年又改任北京,后被弹劾罢官归乡。
宋仪望的少师聂豹,私下里很欣赏王守仁,又曾经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一起游学。王守仁命终祭祀的时候,宋仪望帮了不少忙。宋仪望被罢官后在家居住,数年后去世。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承乎既久,边备偷情,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为忧。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难作,鄙王召廷臣问计。埕大言日:“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
胡溲、陈循成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日:“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埕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谦为言于帝,帝日:“此议南迁徐埕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深怨谦。因名有贞。景泰三年迁右谕德。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延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帝厚劳之。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有贞乃修旧堤决口,水患悉平。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八年正月,景帝不豫。石亨、张轨等谋迎上皇,以告太常卿许彬。彬日:“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亨即夜至有贞家。闻之,大喜。令太监曹吉祥入白太后。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轨诡言备非常,勒兵入大内。亨掌门钥,夜四鼓,开长安门纳之。乃升奉天门,有贞等常服谒贺,呼“万岁”。有贞既得志,则思自异于曹、石。亨、吉祥大怨恨,日夜谋构有贞。诏徒有贞金齿为民。亨败,帝从容谓李贤、王翱日:“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时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及闻韩雍征两广有功,乃太息日:“孺子亦应天象邪?”遂放浪山水间,十余年乃卒。
(节选自《明史?徐有贞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南迁可以难纾:解除。
B.埕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己沮:诋毁。
C.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阅:历经。
D.兵人大内勒:强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有贞汲汲进取的一组是(3分)
①埕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②廷臣共举有贞
③躬亲督率,治渠建闸?????????????④进左副都御史
⑤有贞既得志?????????????????????⑥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有贞忧虑国事,敢于陈明自己的政见。他有感于太平年代,边备懈怠而战事不止的现状,上疏陈说用兵之道,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帝认可。
B.徐有贞善于治水,功劳卓著。他亲临一线指挥,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修筑大坝,加固决口,最终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劳和嘉奖。
C.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结下了仇怨。他们三人曾经联手拥立太上皇复辟,在新朝中,徐有贞与曹、石交恶,他受到曹、石的构陷而迁贬为民。
D.徐有贞相信天象昭示人事,以此决定行事。他被释放回家后看到将星在吴,自信可以再次建功立业;后来得知韩雍征讨立功后,放弃了这种追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
(2)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勒“率领。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玄仙对应的原文“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轨诡言备非常,勒兵入大内”翻译“当时正有边境的警报,徐有贞令张轨谎称应付非常事件,(????)兵进入宫内”选项是“强制”解释不同,明代“左副都御史”有巡视后宫的权利,可以调动军队,应为“率领”。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徐有贞”性格特征是“汲汲进取”,②是廷臣举荐,④是晋升官职,⑤是事情成功,这三项都是进取的“结果“不能表现“进取”,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对应的原文“帝善之而不能用”不是没有得到认可,而是“认可”但“没有采用”,选项“没有得到皇帝认可”,事件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l)这是不世——罕有的大功。徐冗玉善于谋划奇策,盍——何不和他一起图——图谋这件事?(2)陷——陷害,“为……所……”——表被动,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
【参考译文】
徐有贞,字元玉,起初名埕,是昊人。他是宣德八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官。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边备怠惰,可是西南用兵不止,徐埕对此很忧虑。正统七年徐埕上疏陈说五件关于用兵之道的事情,皇帝认为很好但是没有采用。等到土木之难发生,掷王召集廷臣询问计策。徐埕大声说:“检验星象,考查历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解除灾难。’胡潢、陈循都坚持认为不可以。兵部侍郎于谦说:“说南迁的人,可以斩首。”徐埕非常恐惧,不敢再说话。当时用人大多取决于少保于谦。徐埕嘱托于谦的门客为他游说,谋求国子祭酒。于谦在皇帝面前为他说话,皇帝说:“这是建议南迁的徐埕吗?他为人狡诈,恐怕会使诸生员心术变坏。”徐埕不知道于谦推荐了他,以为他诽谤自己,很怨恨于谦。于是改名为有贞;景泰三年升迁为右谕德。黄河在沙湾决口七年,前后去治理的官员都没有成功。朝廷大臣共同推举徐有贞,于是提升徐有贞为左佥都御史,治理黄河。到达张秋,徐有贞观察估量水势,条奏给皇帝三个方案。徐有贞于是大量调集民夫,亲自督率,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从张秋连接黄河、沁水。河水旁流,不顺河道的,修建九条大坝阻挡它。又修筑大坝,经过五百五十五天才竣工。皇帝很丰厚地慰劳他。景泰七年秋,山东发大水,河堤大多被毁坏,徐有贞就修固旧堤决口,水患全部平息。皇帝召见他,奖赏慰劳有加,宫升为左副都御史。景泰八年正月,景帝身体不适,石亨、张j等人谋划迎接回太上皇,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常卿许彬。许彬说:“这是罕有的大功。徐元玉善于谋划奇策,何不和他一起图谋这件事呢?”石亨就在夜里来到徐有贞家里。徐有贞听说这件事,非常高兴。命太监曹吉祥入宫禀报太后。当时正有边境的警报,徐有贞今张轨谎称应付非常事件,率兵进入宫内。石亨掌管钥匙,深夜四更,打开长安门迎接张轨。于是太上皇在奉天门升朝,徐有贞等人穿着普通衣服谒见拜贺,高呼“万岁”。徐有贞既已得志,就考虑自别于曹吉祥、石亨。石亨、曹吉祥心中非常怨恨,日夜谋划诬陷徐有贞。皇帝下诏把徐有贞迁徙到金齿为民。石亨失败,皇帝不慌不忙地对李贤、王翱说:“徐有贞有什么大罪?被石亨等人陷害罢了。还是释放他让他回家乡吧。”徐有贞已经被释放回家,还希望皇帝再次召见他,常常抬头观察天象,说将星在吴,更加自信。等到听说韩雍征讨两广有功,才叹息说:“那小子也应验天象吗?”于是放纵于山水之间,十多年后才死去。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