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晋军函陵——三军可夺帅也
C.臣之壮也——君之薄也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归类正确的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盘盘焉,囷囷焉。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将焉取之 ⑧郑文公亦不礼焉 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⑩犹且从师而问焉
A.①⑨/ ②③⑦/④/⑤⑧⑩/⑥
B.①⑨/ ②③⑦/④/⑤⑥⑩/⑧
C.①⑨/ ②③⑦/④/⑤⑧/⑥⑩
D.①/ ②③⑦⑨/④/⑤⑧/⑥⑩
3.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是寡人之过也 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⑧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A.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C.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D.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参考答案:1.C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记稻鼠
【唐】陆龟蒙
乾符己亥岁,震泽之东曰吴兴,自三月不雨,至於七月。当时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①,棹楫支派者入,屝屦②无所污。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虽庐守版击,殴而骇之,不能胜。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吾闻之於《礼》曰:“迎猫为食田鼠也”,是《礼》缺而不行久矣。田鼠知之後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国语》曰:“吴稻蟹不遗种”,岂吴之土,鼠与蟹更伺其事而效其力,歼其民欤?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有鼠之名,无鼠之实。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况乎上捃其财,下啗其食,率一民而当二鼠,不流浪转徙聚而为盗何哉?《春秋》虫蝝生大有年皆书,是圣人於丰凶不隐之验也。余学《春秋》,又亲蒙其灾,於是乎记。
注:①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水泽或低湿的地方也变得尘土飞扬。
②屝、屦:两种鞋子。
③二鼠,指田鼠和家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浸渍,灌溉
B.昼夜如乳赤子喂养
C.逝将去汝离开
D.率一民而当二鼠一律,一概(统率)
小题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群鼠夜出
B.虽庐守版击
C.啮而僵之
D.下啖其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录了吴地百姓遭遇旱灾鼠患的情景,实质上记载了晚唐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揭示了当时民生凋敝的社会根源。
B.本文关注民命,讽喻时政,多方引用《礼记》《诗经》《国语》等典籍,古为今用,体现了作者文以载道的写作风格。
C.《诗魏风硕鼠》讥讽统治者横征暴敛危害百姓,作者引《硕鼠》讥讽统治者有名无实,名不副实。
D.本文语言质朴简练,效法《春秋》,尽管行文将主观感情融注于对事件的描述之中,然而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苛政的斥责,仍然力透纸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D(率,统率)小题2: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BD名词作状语)
小题3:C(《诗经·魏风·硕鼠》斥责他们有老鼠的名声,但没有老鼠的事实?此答案越看越不懂)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乾符年间的己亥年,震泽东方的地方叫吴兴,那里从三月开始就不下雨,一直到了七月。那个时侯低洼潮湿的地方都扬起了尘埃,被派划船来的人进到洼地,鞋上连污泥都没有沾。农民转而从远处引来流水浇灌稻田,每天像用乳液喂孩子一样,这样少的水连给人解渴都顾不上,仅能得到一些干裂的花和干枯的稻穗,有实穗的不过十分之一二。没多久,又有大批老鼠晚上出没,啃噬而使稻禾致死,任其在晚上把粮食吃干净,即使晚上守护用拍击木板,击打来吓它们,都不能奏效。如果有官员主管督察责任,不缴纳粮税的就应该受到刑罚。在那个时候,索要催逼赋税更加迫切,以棘木和木板作为刑仗,责打人时不论壮年或者老年。
我听说《礼记》上记载:把猫迎来以捕食田鼠。是因为礼仪缺乏不兴时间太长了。田鼠知道的晚了吗?事物按照天时而被损害吗?政务有了贪污而被荒废吗?《国语》上说:吴国的稻和蟹都没有留种(吴国在灭亡的前一年曾经田地绝收)。难道是吴国的土地里,田鼠和田蟹更替侍候稻谷而尽力,才使它的民众受到伤害吗?况且《诗经。魏风》里以巨大的老鼠而讽刺严重暴敛民财,借用巨大的老鼠斥责他们的国君。有老鼠的名字,但没有老鼠的事实。诗人还说: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更何况官员在上面收集人民的财物,在下面掠夺人民的食物,统帅全民而像两种老鼠(田鼠和家鼠。这样人民不四处流浪奔徙,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还能做什么呢?《春秋》上说虫彖成灾在大灾大祸之年都有记载,这就是圣人能够明察丰收凶祸先兆的原因。我学习《春秋》,又亲身经受那里的灾难,就在那里把事情记下来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 蚓无爪牙之利 C.吾欲之南海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矢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唯君图之图:考虑
D.矢其所与与:同盟者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吾其还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尽失其度??????????????????????????若入前为寿

C. 敢以烦执事???????????????????? D.?邻之厚,君之薄
常以身翼蔽沛公????????????????????北蛮夷之鄙人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先示弱,说郑已知要亡。再为秦分析,为进一步打动秦君提供了可能。
B.接着烛之武从秦的立场分析了亡郑的坏处和存郑的好处,从利益上动摇秦君。
C.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又从历史出发,指出晋君曾言而无信,挑拨秦晋关系。
D.最后烛之武从历史角度分析,指出晋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小题4:把下面几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分)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D解释不正确,“与”应该是动词结交、亲附。“所与”构成所字结构。所以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第一个其是语气副词,第二个是代词;B第一个若是如果,第二个是你;D第一个“之”是主谓之间,取独;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C两个都翻译为介词“用”。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从“历史角度”分析,说法有误,应是从现实的角度;指出晋灭郑之后“必”犯秦,“必”字太绝对。原文是“若不阙秦”。只是可能。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重点字词“因”、“敝” “遇”、“深”被动句。“秋毫”“籍”“封”。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上》)
【注】殉:同“徇”,顺从。
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与孟子对于社会“无道”时的处世态度。(3分)
小题2:结合文段②,谈谈你对“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孔子认为,社会无道时,可以远离政治,隐藏自己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孔子对于社会无道时的态度要细细品味“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藏在心里;分析孟子对于社会无道时的态度要细细品味“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的意思天下无道的话,自己不被重用,则以身守道。
小题2:
试题分析:“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意思是没听说用道来屈从于世俗的人和社会。解答时要抓住注释中对“殉”的解释,理解了殉是顺从的意思,本句话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