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9 05:17: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园缘
老编辑朱慨然的家在古双巷的尾端,再过去几十步,就是雨湖,水光波影一直通到小巷中来。他家进门是一个极小的院子,一堵花墙,把前后隔成两半。花墙正中有一个六角形的门,门两侧上方嵌两个漏窗;门楣上置一块汉隶小匾,上书“置足园”。
园子长约五十步,宽仅二十步许。前面是幽静的庭院,后面是三间小瓦屋。庭院的东北角,叠几块玲珑山石;庭中植几丛花木,红绿相映;西侧贴墙筑半廊,与一个半亭相连,亭墙上凿出一个扇形窗,伸颈可餐雨湖秀色。亭子旁边耸几竿瘦竹,一如郑板桥之画意。庭园虽仅可置足,却似唐人绝句与宋人小令,堪可咀嚼。
这园子是他的挚友胡令行设计的,而远在湘南山地的令行却于几日前溘然长逝了。
在大学里,他们读的是中文系,同班,且穷。朱慨然喜欢写些小说、诗歌。令行则在课余苦研园林建筑,把一本明人撰著的《园治》读得滚瓜烂熟,又经实地考察,积累了许多经验。毕业后,朱慨然到书局当编辑,令行在一个营造厂做了技师。
当朱慨然东凑西借,买下这个又小又破的园子时,令行喜得眉飞色舞。他苦思冥想,精心算计,用极少的钱置办了砖、瓦、木、石,和请来的两个工匠一起将园子修葺一新,又亲自携锄到荒野,挖来几竿瘦竹几株花草,植在园中。两人坐在半亭里,推敲出"置足园"这个雅名。令行论及造园得失,妙语惊人:“私家园林往往地甚局促,常于无可奈何之处,以无可奈何之笔化险为夷,使全局顿生光彩。”他慨叹:“我平生最大的愿望,是设计一个自己的园林。为豪门大户造园,受其制约,俗不可耐。我颇想回老家去,一是照顾老人,二是倘遇机缘,能置办一座园林也难说。”
过了两年,令行真的飘然而去。朱慨然间或收到令行信札,说他在家乡教小学,因为此地太缺少师资。学生很尊重他。说他父母相继辞世,自己仍是孑然一身。
十多年过去了。“置足园”犹在,而斯人去矣。朱慨然不胜唏嘘。稍觉慰藉的是去年得令行一信,说已有了一处很好的园林,名“适园”,还附了一篇颇有文采的散文《适园小记》。文中写道:“吾园择山水佳胜之处为之,最可怡其性情,适其意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桥,皆顺其自然,无斧凿雕琢之迹,得流霞凝岚之妙,天设地造,物我俱忘,遂名之为‘适园’。”园中的种种景状,四时及晴雨中的变化,何处是湖,何处有山,何处立寺,何处飞桥...... 皆细细描绘。
慨然奇怪,此等规模之园林,该花多少银钱?他决意去令行家乡一走。
一路车船劳顿,朱慨然终于来到湖南的令行老家。他打听“适园”在何处,竟无人知。
阳光下闪着一个很大的湖,湖心有一小洲,一条柳堤如绸带从岸边飘到洲上。湖的彼岸,有一座不高的山,绿云间露出古寺的一角红檐。他寻到那一拱板桥,跨过溪流,果然有一片泥墙茅顶的屋舍,围在竹篱中,木板门上方有一横额,上书四个隶字:得育小学,是令行的手笔。朱慨然走进了学校。闻说是令行的老友来访,几个年轻老师——是令行的学生,热情地接待了他。他知道了令行的许多情况。
令行是累死的。拖着一个患痨病的身子,教学上又一点不肯马虎,从早到晚,上课、备课,忙得有滋有味。每月的收入,除留一点生活费外,全用来为穷苦学生购买书籍、文具。朱慨然听得双手发颤,心上寒飕飕的。
“令行不是有一座‘适园’吗?”
“先生生前说,无园者可以有园,天地万物皆属此园。顺乎自然,以三尺微躯为社会效力,即是赏心乐事。”
朱慨然觉得自己已找到了令行的“适园”。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6分)
(1)请分析文中画线语句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2)小说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置足园”?(3分)
小题2:小说中的胡令行是怎样一个人?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物?(6分)
小题3:小说结尾说“朱慨然觉得自己已找到了令行的‘适园’”。根据文意解释句中“适园”含义。(5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把胡令行设计的置足园比作唐人绝句与宋人小令,表现了这座园子的小巧精致,韵味十足。
B.朱慨然所见到的适园的山石草木,小桥流水皆得自然之趣,毫无斧凿之痕,充分体现了胡令行造园技艺的高超。
C.小说构思巧妙,行文中多处埋下伏笔,为揭开适园的“真相”做好铺垫,使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小说以朱慨然为线索,通过他的心理及情感变化,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悬念迭生,波澜起伏,回环跌宕。
E.这篇小说语言典雅凝炼,隽永而富有诗意,与小说中所记之人、所述之事、所绘之景相得益彰。


参考答案:
小题1:(1)照应前文《适园小记》中的相关内容,写出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1)划线部分是环境描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结合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表达技巧方面没有什么特色,那么该题只要从划线部分的结构作用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两方面下手即可。(2)依据“意象串联法”的原则,我们可以看到,本文的目的是要刻画一个人物——胡令行。“置足园”是本文主人公营造的环境,因此,环境描写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主人公。“置足园”环境设置的非常雅致,突出了主人公的高雅脱俗的志趣。
点评: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名著经典阅读(共15分)
(一)名著阅读(9分)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孙权派使者见关羽,让儿子与关羽的女儿成婚,结秦晋之好。关羽粗暴拒绝联姻的要求,放弃了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
B.刘备讨伐东吴,败退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我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若其不才,可取代之。刘备还叮嘱诸葛亮说:“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应“事之如父”。
C.贾雨村刚到应天府上任,就有一件人命官司报到案下: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死人命,这就是薛蟠打死冯渊一案,雨村随即要发签差人立即将凶犯族中人抓来拷问,这时,有个门子直使眼色,告诉他有关护官符的事
D.为了把公债投机的损失转嫁到工人的头上,吴荪甫等人决定整顿工厂,他们整顿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裁员,减工资和延长工时
E、除夕前的一天下午,觉慧在两个哥哥面前读着《前夜》。书里的内容唤起了决心的痛苦回忆,他诉说了维护大家庭的重要。他的话并不能获得觉民和觉慧的理解。觉慧想:“我是青年,我不是畸形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吧幸福争过来。”
小题2:完成下列简述(二选一)
(1)简述克明、觉新和觉慧在捉鬼时的不同表现。
(2)请简述“火烧连营”的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
小题1:BE。
小题2:(1)巫师要到高公馆的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项“刘备还叮嘱诸葛亮”错,诸葛亮应为赵云。E“他诉说了维护大家庭的重要”错,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点评: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考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选项内容,快速回忆相关名著中的情节或细节,并与选项进行认真的对比,从而判断正误。在审读选项时,尤其要注意其具体表述的内容,核实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姓名、人物关系的真伪,检查其细节描述的正误等。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小题要求是简述三人不同的行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实用文段,完成问题。 百余学者申请科普法删除“伪科学”   日前,一场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的要求废除“伪科学”一词学者签名活动刚刚结束。这场活动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它被何祚庥等院士认为“非常荒唐”。
  宋正海称,“伪科学”一词原来是指“伪造科技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但现在却被人滥用,“打击的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的挑战性的科技原创性成果和传统民间科学。”宋正海向有关部门提出三大“恳请”,“恳请学术界彻底搞清‘科学’的定义,恳请谨慎使用‘伪科学’一词,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
  截至昨天,已有150名学者响应宋正海的建议“签名上书”。“我们将尽快把这些签名的文件送到科技部有关领导。”在宋正海给记者提供的签名名单中,记者看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研究员孙振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刘易成等知名学者的名字。
  今年10月,一场法院审判让半个多世纪前的“八卦宇宙论”之争浮出水面。已故文学博士刘子华193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推测出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刘子华的这一学说与当代天文学的普遍常识不相符,被方舟子等人斥为“伪科学”和“中国十大科技骗局”。刘子华的遗嘱以刘子华受到了个人诽谤和侮辱为由起诉方舟子。这也引起了民间科学家们与主流科学家们的“斗争”,而目前有人说“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并发起“彻底废除中医”万人签名活动引得斗争更为激化。民间科学家们认为,主流科学家动辄就用“伪科学”一词来评判他们的“新成果”,这使他们的原创行为受阻,精神上受到打击。
  宋正海告诉记者,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删除“伪科学”确有必要,因为当下“伪科学”一词有滥用的危险,这样下去,将不利于东方科学体系的传统科技的发展,比如中医。也有可能对人们的科技创新精神造成压制。他说:“这样用西方科学体系的标准,打击一切其他非西方化的科学体系的成果,只能是让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的科技创新无立足之地。”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李志超参与了“废伪”签名。李志超认为,现在学术界使用“伪科学”这一名称过滥。“你不能什么都说是伪科学。伪科学是指造假的学说。但现在很多人针对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就扣以‘伪科学’的大帽子,这非常不利于科学的发展。科学是研究未知事物的,就是要有不同说法,就是要百家争鸣。”李志超还称,有些学者反对“伪科学”,实际上是学术界中“学霸”的一种表现。“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就是要反对不同于自己的异端”。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对于宋正海等学者的做法表示强烈反对,他说:“签名的这些学者我们都比较了解,他们大多数都是支持伪科学的。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为假冒的科学找借口。”他认为,“科学”这一概念是从西方传入的,有一整套国际上公认的、传统的规范。而现在有一些人利用“科学”的名词,而不认同“科学”的理念,不遵守国际规范。有些人把他们那套东西假冒成“科学”。这是我们学术界不允许的,因此要反对。“你提出的理论当然可以,但是你不能以科学的名义在社会上传播”。
  中国科普所原所长郭正谊也认为“废伪”是在为“伪科学”辩护。他说,“伪科学”一词是写入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通过的科普法中的。“我认为‘伪科学’是指这样一些学说,它不是科学,但却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比如之前闹过的‘水变’、‘永动机’等,都打着最新科技成果的旗号,坑骗老百姓。对于这些,我们肯定要反对。并不是什么都给你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但是,伪科学现在存在,科学家们必须要带头反对。”(2006年12月4日《北京晨报》)
1.引发宋正海等学者申请科普法删除“伪科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正海等人与何祚庥等人对“科学”的理解有怎样的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正海等人与何祚庥等人在对对方的评论中都有偏颇的地方?你认为何祚庥等人的偏颇之处在哪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争论的双方,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方舟子等人驳斥刘子华的学说为“伪科学”和“中国十大科技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明的共相
回溯我们历史演变的经验,有两条最重要:一是传统不能割断,二是世界不能脱离。清代的问题,就是它与世界相脱离,闭上了对外交往的大门。近30年以来作为基本国策的改革开放,目标之一就是让我们进入世界的大家庭,不脱离开世界大势来孤立地考虑自己的问题。
历史的反思,传统的承继,归根结底是要整合自己的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所用。因此近年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国学的提倡,诚然是理所必至的好事情。可是随着大家为重建传统所做的努力,也有一些意外之见和意外之行,值得我们检讨和反思。比如小学生设立国学班倒也罢了,却要小孩子们穿上古代的袍服,念《论语》还要摇头晃脑,此理实不可解。又比如有人提出恢复黄帝纪历,这个想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以公元来纪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要一步,连纪历都要改变,近代以来未之闻也。虽然是个别的说法,也够让人感到意外的了。有人提出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入场服装要穿所谓“汉服”。什么是“汉服”?唐朝的,宋朝的,还是清朝的?还有的提出要改学位服,我的看法,这不一定是明智之举。
文明是有它的共相的。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求同”比“立异”重要得多。虽然我们做学术研究不能不区分出“异”,但是区分“异”的目标结果是为了求其“同”。
我历来认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研究,是通过“异”来追求那个“同”。钱钟书的《管锥编》、《谈艺录》中谈到对各国文学与文化的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和目的,是尚同,“心同理同”、“貌异心同”一类字眼,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出现。他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钟书不刻意“立异”,而是追求“同”,这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大学者,都不以“立异”为尚,“立异”不是有学问的表现。
对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现在很多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现代化的模式不应该是一个。从历史上来看,以前的两个模式:一个是欧洲的模式,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模式;第二个就是北美的模式,也是对现代化影响最大的一个模式。但是,当东亚兴起之后,特别是中国兴盛之后,人们在探讨有没有第三种现代化的模式?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与欧洲、北美的模式一定是一样的吗?我看,不一定。
尽管如此,在人类生命存在的基本价值层面,比如生存的渴望、爱的追求、趋利避害的心理、对灾难的应对等等,这些人性的基本追求方面,人类的共同之处是非常之多的,而不是简单以国家、民族作为分界的。照说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是最能见出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的,但已故的美国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的大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史华慈先生,曾亲口对我说过,连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重要。
我们在重建文化传统的过程当中,一些传统节日恢复了原来的位置,我对此是完全赞同的。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非常富有文化意味的中国传统节日,历来为我国民众所喜爱,放假、休闲、游乐,不仅是连接传统、恢复记忆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的狂欢。
但我们亦不要忘记,我们是世界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人类文明当中一些共性的东西、共相的东西,我们不会也不可能例外。
(摘自《人民日报》2008年2月1日,作者刘梦溪)
小题1:本文论述的核心问题是(?)

A.传统的继承
B.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

C.文明的共相
D.改革开放与历史问题
小题2:根据原文的叙述,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的目标是让我们进入世界的大家庭,这一基本国策已实行了近30年。
B.近年来,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国学受到提倡,人们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理所必至,令人欣喜。
C.真正的大学者,是不会“立异”的,“立异”不是有学问的表现。
D.史华慈先生认为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同样存在“共相”,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差异明显。
小题3:依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要坚定不移地在各方面与世界接轨,进而进入世界的大家庭。
B.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学班大量出现在小学教育阶段。
C.将来,现代化的模式可能会超过两种,这些模式会具有明显的民族界限。
D.继承传统的终极目的便是通过整合先前的资源为新的进步所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A这只是我们的目标之一。B“令人欣喜”不当,其中也有堪忧之处,如穿袍服等。C真正的大学者,都不以“立异”为尚。
小题3:A“在各方面与世界接轨”推断过于绝对。B“大量”出现原文无据。C“这些模式会具有明显的民族界限”这个推断的观点与原文的观点相反。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透视金融危机下的“民生”信号(有删节)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与新华社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结果。从一组组数字、一句句话语中,传递出金融危机下的众多“民生”信号。
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就业锐减……面对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去年11月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一年来,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百姓个体和家人的影响比较小。”在“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新华社委托进行的基础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整体带来多方面影响,但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每个个体来说,可谓“各有各难念的经”。新华社31个省(区、市)分社围绕城乡百姓经济生活热点进行的入户或拦截访问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调查显示,有53.5%的受访者在投资理财方面受到影响,其中以自由职业者、下岗、待业人员或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城市居民居多。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有三成的受访者“投资变得更为谨慎”。
在“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国内市场从今年2月份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二季度开始逐步走稳,三季度以来逐月加快。同时,今年以来,农村市场增幅长期低于城市的现象开始改变,1月至10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高于城市增速0.8个百分点。
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生活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农民感到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大。过去一年中,36.6%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31.1%的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农民感觉到“价格提高了”的,主要是柴油价格和化肥价格。同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两个价格”——国家的粮食价格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
金融危机中农民工返乡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主要是客观因素。七成受访农村居民认为主要是“企业减产、停产、倒闭裁员”。
相对于城市居民,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危机有所了解,但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所知不多。不过,半数以上农民对家电下乡给予好评;国家的粮食直补发放基本到位;半数以上的农民认为从农机补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061万件,实现销售额560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揽子计划以来,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此,百姓印象深刻。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出台的一系政策,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30.1%的受访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了消费,18.7%的受访者表示“确实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对于15.6%受访者来说,这些措施增强了投资股票或基金的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消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得到受访者认可的比例均超八成。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增加中西部投资,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在效果上甚至得到了超过九成的受访城市居民认可。
小题1:依据调查,金融危机对农村有哪些影响?(4分)
答:??????????????????????????????????????
小题2:调查中主要反映了哪些民生信号?(5分)
答:????????????????????????????????????
小题3:国家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金融危机?(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1)就业难,农民工返乡。(2)农资价格上涨


本题解析:
小题1:一点2分。
小题2: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小题3:一层2分。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