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怀诗
王苹
秋声跋扈土垣东,?促迫村庄万树红。
雁阵昏黄浮绿水,虫吟惨淡讼酸风①。
诸山未醒重阳酒,乱帙②平分一亩宫。
细读农书闲把瓮,且将种菜论英雄④。
[注]①酸风:指秋风。②乱帙:杂乱的书籍。③一亩宫:儒者住的草屋。④论英雄句:《三国志》载:曹操同刘备煮滔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
小题1:前两联中“秋风”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小题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联写出了秋风的萧杀。(1分)首联运用拟人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可结合着注释分析首联中对“秋风”的描写的关键词句,颔联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如首联中“跋扈”“万树红”形象的把秋风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秋风的肃杀特点。颔联中“浮”字表现了雁阵低飞的特点;“惨淡”表现出了秋虫哀鸣的情景,所以可从衬托的表现手法角度来分析秋风的紧促凄冽的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及注释4的基础上,结合着作者在尾联直接描述的内容来分析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如“细读农书”“闲把翁”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论英雄”借用历史典故来表现自己与世无争、归隐田园的愿望。答题时,先分析关键词,后分析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小题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小题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客思”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壬辰寒食是由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这一年即皇祐四年(1052),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他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小题2:
试题分析: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小题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4分)
小题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方面紧扣标题写景,另一方面又融情于景,引出
本题解析:
小题1:首联描写的洞庭秋色,为写景句,点明了地点,扣住了标题。而且秋色令人伤怀,为全诗奠定的感情基调,怀人伤远。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答此题要结合诗歌逐联分析,先确定修辞再举例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2)佳节又重阳,???????????, ??????????。(《醉花阴》)
(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
(4)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5)?????????????,?????????????。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
参考答案:(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2)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橱”“恶”“搴”。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
夜???步
明·高攀龙
幽人夜未眠,月出每孤往。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欣然意有会,谁舆共心赏。
小题1:诗人描写了“夜步”时所见所闻的怎样景象,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繁茂的林中萤火虫飞舞,村屋中传出人们的闲谈声
本题解析:这是有关诗歌的鉴赏考点。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这里(1)运用了动静结合与细节描写的手法,描绘了繁茂的林中萤火虫飞舞,村屋中传出人们的闲谈声;栖宿的鸟偶尔发出一声鸣叫,小路边的草上也挂上了小小露珠。(2)此诗表达了诗人不愿与阉党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