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滚绣球],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词重点在于描写女主人公莺莺在去长亭路上复杂的心理活动。全曲以莺莺的离愁别恨为主脉,以人物的心理描写贯穿始终。
B.开头两句分别从“恨”和“怨”起笔,写出莺莺面临这场离别涌现出来的怨恨交织的心情。这心情的焦点是怨恨老天留给自己与张生欢聚的时光太短促了,由此更增强她离别的痛苦。
C.中间部分主要以正反对比的方式来表达女主人公惜别的心情,从而把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把莺莺对张生恋恋不舍和面对张生离去无可奈何之情深刻地揭示出来。
D.通篇运用了情景交融以及烘托、夸张和比喻等一系列手法,揭示出人物跳跃性的心理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菱溪石记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②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则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矜富贵之佚欲雨然耶?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③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④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北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欧阳修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任太守,次年在滁州写下了此文。
1.写出高中课本中欧阳修一篇作品的篇名《__________》。
2.第①段交代了菱溪之石的______和______。
3.对第③段“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奇石在靠城路近的丰乐亭,把他作为当地百姓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B.丰乐亭靠城比较近,把奇石立在那里以满足当地百姓庆祝生日时好好游玩。
C.立奇石在靠城路近的丰乐亭,让人们在岁末除夕游赏观玩。
D.丰乐亭凭借离城近,推荐作为当地百姓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4.本文表达方式上有叙述有议论,试就此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画线句作者表明了对奇物应有的态度,即不要一人独占独赏,应与人一同欣赏,试对此思想观点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伶官传序或秋声赋
2.数量 去向(或命运、遭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尊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迂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日:“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an):审判定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
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
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11.将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答: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答: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答:
参考答案:
8.B
9.A
10.B
11.(
本题解析:8.B(更:经历)
9.A
10.B(“解散投诉者”在先,“斩杀组织者”在后)
【参考译文】
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坐罪,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
升任冀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
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事
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于是
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黄
绶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
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
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
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
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旧例,新太守
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于是召见
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
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布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他就是像这样来拒绝别人。
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
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
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吏,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
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电很长了,三尺
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吏试着和王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
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
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吏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
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
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已)是不可以
欺瞒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对下面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道少半,越中岭 越:飞越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
D.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顺着
2.下面对本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句中,连用“乘、历、穿、越”四个动词,准确生动,且富于变化,传神地写出了登山的迫切心情。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
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句用比喻手法写在山?顶远望、俯视所见,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感受。
D.本段内容主要是为下文写泰山日出作铺垫,所以文字虽多,但并非文章重点内容。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24分)。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水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愈。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智能亦自可韬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语其妻曰……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小题3: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②画画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侯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 ③ ⑥
B.② ③ ⑤
C.② ④ ⑤
D.② ④ 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 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至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公募善水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3分)
?并请文人叙其事,洵奇男子也。(3分)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A.为……所苦,苦于……,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小题1: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小题1: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小题1:“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共7处,每错2处扣1分。
小题1:①水、上流、句意,各1分②叙、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亡”通“无”;杖,名词作状语 ;诸,兼词,各1分③
文言文译文参考
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了张大眼睛、很丑、很奇怪的脸。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不来了。(罗提督)做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吹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
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等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
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的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的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苦、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的人比较,这当中的重情与薄情的差别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的法则来衡量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