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禾 ???熟
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
②窦:指水潭。③粗了:大致结束;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
小题1:诗人是如何表现题目中的“禾熟”的?请结合前两句简要赏析。(5分)
小题2:本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首句直接描写果实累累的稻谷黍粱,在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小题2:
试题分析:“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诗文阅读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题1: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并探究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他人抒写羁旅愁思,往往摄取萧瑟的秋景来表达,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柴侍御可能是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小题1】你认为这首诗第一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5分
【小题2】诗人送别友人却“不觉有离伤”,这合乎情理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接”是连接之意,指出了流水使两地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王昌龄是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小题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却触目生愁,(1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理解词的内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的注释及内容来分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动词是诗歌当中作者表情达意的关键,“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啼鸣,搅乱日光的景象,语出双关,同时写出了作者思绪被黄莺搅乱的状态,委婉地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