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首秋轮台
岑 参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注膻。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注:毳幕:毡帐。
(1)诗歌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特征?
(2)诗歌的尾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诗歌的颔联主要描写轮台的恶劣环境:秋天的时候只有引发戍
本题解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了戍边将士为国尽忠的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壮志。首联描写轮台的偏远,颔联描写轮台环境的恶劣,颈联描写所住房屋在风雨中破败的情形,尾联写轮台的广阔和边关没有战事的情况。第(1)问考查景物的特征。回答景物的特征,主要是理解物象(或意象)的特征。比如诗中描写的“雁”,体现的思乡之情,反映的是环境的恶劣。“夏尽不闻蝉”表现的是地势的偏远和环境的恶劣。第(2)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回答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分析,注意分析景物之间的动静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②离宫③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②草合:草已长满。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小题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两个意象分析它蕴含的深意。(4分)
小题2:颈联和尾联突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草、离宫、夕晖、孤云。草,以乐景写哀景。夕阳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反复品读首联诗句“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把描写景物的关键词找出来即可。如草、离宫、夕晖、孤云。分析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深意,要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以及整首诗的意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的象征意义描述出来。夕晖,象征着大势已去的宋王朝,孤云,象征着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
小题2:
试题分析: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描写、比喻、衬托、用典等,在分析诗歌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然后再结合着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由颈联的关键词“旧家燕子”可以联想到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所以这是化用来的,属于用典的表现手法,要把如今的燕子无处可飞的遭遇来衬托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由尾联的“化作杜鹃带血归”可以联想到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在这里要答出用典的目的,即暗喻北行以死殉国的决心。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相传原为舜妃。《楚辞·九歌》有《湘夫人》。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选择其中一种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尤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 style="WIDTH: 498px; HEIGHT: 44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498">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中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另一方面显示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赏析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8-19题。(6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8.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
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其“诗骨”是??????????????????。(2分)
19.联系全诗,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诗意?(4分)
参考答案:18.“孤”(“哀”也算对)???“飞鸣声念群” (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