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5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答案】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塞角、泾河,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由“高、咽”“冻不流”可知,这首诗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的手法。边塞的角声、冻结的河流渲染了凄凉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2)???????????????????,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迷而》)
(6)五亩之宅,????????????????,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参考答案:(1)言笑晏晏(2)钟鼓馔玉不足贵(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山东卷变化明显的一个题,由往年的选作题(一般四个小题选作三个)改为必做题。选材看:第(1)(4)句出自鲁人版教材必修课文《氓》《归去来兮辞》;第(2)句出自高中选修《唐诗宋词》李白名句;第(3)句是初中教材中的句子;第(5)(6)句出自孔孟名言。六个句子兼顾初中、高中必修、选修内容,秉承山东卷一贯重视儒家经典考查的风格,考查《论语》《孟子》中的名句。这六句都是经典作品中的名句,难度适中。备考要兼顾初高中必修选修名作中的名句。第⑶⑸⑹句考查对名篇熟练程度,没有难写的字,其他几个句子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晏、馔、岫。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
(唐)郑谷???????????????????????(唐)杨巨源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小题1:这两首诗均以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之情。(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杨柳”,惜别。
小题2:(5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对意象的鉴赏是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代表含义。比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代表孤傲高洁,梅花代表坚贞不屈,松柏象征孤高正直坚强等。本题中两首诗的第一句分别是“扬子江头杨柳春”“水边杨柳曲尘丝”,均出现了杨柳这一意象,而“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每空1分)
小题2:
试题分析: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郑诗选取了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意象,反复渲染表达离思,融情于景。结句“君向潇湘我向秦”“君”和“我”形成对比,表达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以及别后的深长思念。(手法各1分,分析1分)杨诗“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巧妙地把送者和行者比喻成春风和柳枝,生动贴切,新颖别致。这里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无情之物尚且不忍离别,更何况是有情之人呢,表达出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的深情。(手法1分,分析1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①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②马鸣。
[注]①蓬:一种遇风便脱离根部拔地起飞的草。②班:分离。
⑴(任选一题作答,2分;两小题都答,不得分)
①“转蓬”、“孤蓬”皆为古诗中用来象征游子的语汇,本诗选用了后者,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②“萧萧马鸣”本是《诗经?车攻》中的诗句,“萧萧”指马的长鸣声。李白在化用此句时添一“班”字则翻出了新意,请结合作品谈谈新意所在。
⑵“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联,是传诵既久的佳句,请结合全诗谈谈此二句在抒发情感方面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⑴①“转蓬”、“孤蓬”均表现了游子的飘泊无依,而“孤蓬”重在
本题解析:⑴本题2分,第一小题重在分析“孤蓬”的表意侧重和对全诗意境产生的作用两个方面,一点1分,若只答“用语精练传神”等标签语,不得分;第二小题重在分析“班”字所造成的“物我交融”,由此才与诗意产生勾连,若只答“‘班’字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等简略语,不得分;答案表述意思对即可。]
⑵本题4分,可从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条途径中任选其一作答,在结合全诗基调的前提下,以对诗句的分析为赋分重点,若只答“此二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别之情”只能得1分;答案表述意思对即可;若考生选择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能结合全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是怎样以“春尽”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选取了“水、花、云、村”四个意象,描绘出片断的云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