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2017-01-19 13:46: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 画
(宋)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初在杭州,靠卖画糊口,生活艰难。这是作者自己在画上所题的诗。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李唐画作的内容,试品评画作的技法与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画面上是云烟缭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隐约,滩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1:诗歌一、二句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写菊?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诗歌三、四句歌颂了菊花什么样的高贵品质?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4分)诗歌一、二句从王孙公子与普通百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结合诗句分析菊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小题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强”有勉强之意。写出了词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要先了解其本义,然后结合词性,理解其修饰关系和修饰效果。
试题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对景情关系的准确理解。要能准确判断写景和抒情句子,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小题。
菩萨蛮
【元】张翥
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何处望归鞍?春云山外山。
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惟有梦相寻。惊乌啼夜深。
小题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6分)
??????????????????????????????????????????????????????????????????????????????
小题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揣摩诗歌语言,揣摩时,需要结合手法和感情来谈。具体来说,妙处一:对仗工整。字与字对,情与情对。妙处二:句短意长。这两句旨在写男女二人对同一段情的不同态度。男子是”秋后萧疏叶“,说明情已淡,心已冷,意已疏;女子是”陌上悠扬蝶“,说明恋恋难舍,情思绵绵,缠缠绕绕。两处比喻十分贴切,将男子的冷漠寡情与女子的多情哀怨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题2:
试题分析:下阕,四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饱含思念之情。”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中的梨花、新月都令人赏心悦目,此情此景却无人共享,只落得一人烧香祈愿,孤寂冷清,以美景衬托失意人,对比强烈。”唯有梦相寻“道出了苦思却不得见面的无奈,”惊鸟啼夜深“说明因心中抑郁,无法入睡,即便是想到梦中相会也不能够,只得伴着鸟啼度过这漫漫长夜,好不凄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寥、伤痛以及对杨贵妃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