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9 14:05: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焉/叹:叹惜
B.无物以之/相:搀扶
C.而人之所至焉/罕:少
D.其能讥之乎/孰:怎么
2.下列两组句子加粗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②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③夫夷
④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4.对选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参考答案:1.C
2.D
3.C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日:“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日:“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卞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为诱骑,皆惊,上山  陈:排列为阵
B.前未到匈奴陈二里  所:许,大约
C.而广不为后人  后人:落在别人后面
D.将军自念,岂尝有所乎  恨:怨恨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虏多且近,有急。奈何? ②谋单于,何以复加
B.①平旦,李广归其大军? ②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①大军不知广所,故弗从 ②久,单于使陵至海上
D.①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本人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迹,文帝评价说假如生在汉高祖时代李广可以封万户侯。
B.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上前线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从前线逃跑,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
C.李广射杀匈奴射雕者后,突然遭遇数千匈奴骑兵,敌对双方力量十分悬殊,李广命部下解鞍下马,并射杀了一个匈奴骑白马的将军。
D.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两人都侍奉孝文帝。孝武帝时李蔡封为乐安侯。然而李广却没有封侯,官职在九卿以下。星象家王朔认为李广因杀投降的人而不能封侯。


参考答案:1.D
2.C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
苏秦从燕之赵,给合从说赵王曰:“臣以地图案之,诸倔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破必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选自《战国策》)
(1)臣窃以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3分)
译文:????????????????????????????????????????????????????????????????????
??????????????????????????????????????????????????????????????????????????????????
(2)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3分)
译文:????????????????????????????????????????????????????????????????????
???????????????????????????????????????????????????????????????????????????
?????????????????????????????????????????????????????????????????????????????????


参考答案:(1)我私下里按地图查看天下的土地,诸侯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


本题解析: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1)“窃”译为“私下里”, “以”译为“按照”或“依照” ;“案”译为“查看” 。
(2)“破于人”与“臣于人”是被动句;“臣人”要注意使动特征,“岂……哉?”为反问句式。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让他进去
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超过
D.哙遂入,帷西向立披:分开
小题3:下面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客何为者?
B.卮酒安足辞!

C.沛公安在?
D.大王来何操?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分)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分)
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河北”,古今,黄河以北;今义省名。C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D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异乎寻常的。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胜”应解释为“尽”。
小题3:
试题分析: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感叹句。
小题4:
试题分析:⑴句“目”,名词用作动词,“未之者三”的语序;⑵句“为”,动词,凝成,“寒于水”介宾结构后置。⑶“先乎吾”,介宾结构后置;“从而”,古今异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①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②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③其仁,如其仁。”
注释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这是“夷狄”习俗之一 ②谅,信。这里指小信 ③如:乃。


参考答案: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去


本题解析:
上一则中孔子批评管仲不知礼,而在这两则文字中孔子又否定了子贡与子路关于管仲非仁者的疑问,孔子以为看人要看大节,管仲虽然有不节俭与僭越之行,但他能促进文明进步,促进齐桓人公九合诸侯以称霸时能不使用武力,所以他还是仁者。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