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呻吟语》原序
吕坤[注]
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病中疾痛,惟病者知,难与他人道,亦惟病时觉,既愈,旋复忘也。
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病时呻吟,辄志所苦以自恨曰:“慎疾,无复病。”已而弗慎,又复病,辄又志之。盖世病备经,不可胜志;一病数经,竟不能惩。语曰“三折肱成良医”,予乃九折臂矣。沉痼年年,呻吟犹昨。嗟嗟!多病无完身,久病无完气,予奄奄视息,而人也哉?
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司农大夫刘景泽摄行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予甚爱之。顷共事雁门,各谈所苦,予出呻吟语视景泽,景泽曰:“吾亦有所呻吟,而未之志也。吾人之病大都相同,子既志之矣,盍以公人?盖三益焉:医病者见子呻吟,起将死病;同病者见子呻吟,医各有病;未病者见子呻吟,谨未然病。是子以一身示惩于天下,而所寿者众也。即子不愈,能以愈人,不既多乎?”予矍然曰:“病语狂,又以其狂者惑人闻听,可乎?”因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呜呼!使予视息尚存,当求三年艾,健此余生,何敢以沉痼自弃?景泽,景泽,其尚医予也夫!
[注]吕坤,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呻吟语》是他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反映出他对社会、政治、世情的体验与见解。
1.下列各项中与“而未之志也”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世所以不传也
B.以为莫己若者
C.臣诚恐见欺于王
D.蚓无爪牙之利
2.作者引“三折肱成良医”一语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
3.解释作者所言之“病”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作《呻吟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文章最后一句:“景泽,景泽,其尚医予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多“病”,另一方面也包含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B.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原来
C.及凯旋而纳之——接受
D.泣下沾襟——哭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文本(每小题3分,共9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小题4: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翻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翻译:?????????????????????????????????????????????????
??????????????????????
??????????????????????????????????????????????????????????????????????????????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翻译
:???????????????????????????????????????????????????????????????????????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族:类。
小题1:A项,而:表修饰。而:表转折。 B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指示代词,这样的。 C项,其:表推测语气,大概。其:代词,指书。D项,焉,都
是语气词。
小题1:B项中“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选段中没有提到。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请】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闻之,往请。《史记》(谒见,拜见)
B.诸将请所之。《李愬雪夜入蔡州》(请求)
C.请其宾客,约车骑百余乘。《史记》(邀请)
D.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愿意,请允许自己干某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梨无主。”衡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元史》
翻译句子。(6分)
(1)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 (2分)
(2)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2分)
(3)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2分)
参考答案:(1)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正地坐在
本题解析:译文:许衡曾经在大热天走路,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梨树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子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子,摘取来吃是不行的。”又有人说:“这棵梨树是没有树主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难道我们心中也没有主吗?”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