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①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②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①杨柳枝词:唐教坊名曲,专用于咏柳。②永丰:即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
【小题1】此诗前两句描写生动形象,请概括诗人笔下柳树的特点。(3分)
【小题2】第三句写“永丰西角荒园里”,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这首诗咏物抒怀,有什么样的寓意?(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枝条繁茂,姿态优美,秀色夺目,木质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读懂诗句意思。“千万枝”,是说一树就有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春风”,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可以想象出舞姿之美。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婀娜多姿:“嫩于金色”,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远远望去一片嫩黄;“软于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读懂诗句意思。第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 鸪 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1分)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题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反复品读诗歌,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关键词进行展开联想和想象。如“草”、“池塘”、“山”、“牧童”、“牛”、“落日”给人以图画感,幽美情趣的乡村晚景。环境描写是用来烘托人物心情的,所以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安闲美好风景来烘托自己内心对乡村自然风光和悠闲生活的喜爱。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此类题要从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方面来分析,找到含义丰富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品味。如诗人在描写春草和池水时,用“满”、“浸”来形容,给读者以形象生动感,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茂盛而美丽,夕阳映水的图画世界。故推敲炼字的法很重要。诗人除了描写春草、池水、夕阳这些静的景物外,还描写了牧童的笛声,二者互相映衬,美妙的意境更为传神,即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在描写夕阳时,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作者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直接融于景物中,属于借景抒情的写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