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 和《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小题1: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2分)
小题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8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屯:驻扎
B.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预料,准备
C.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奄:奄奄一息
D.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破:打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靖纵兵击破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至江陵,屯营于城下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通过侦察知道可汗军营受惊扰的情况后,暗中派间谍使离间计,终使可汗亲信主动投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4分)?
②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4分)
3、单选题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策扶老以流憩——手杖
B.帝乡不可期——期待
C.景翳翳以将入——太阳
D.复驾言兮焉求——助词,不译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世所以不传也
5、阅读题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
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它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日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日花。其恋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日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
说者多言洛阳于三河间,古善地,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此盖天地之中,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方异。予甚以为不然。夫洛阳于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贡道里均,乃九州之中,在天地昆仑磅礴之间,未必中也;又况天地之和气,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夫中与和者,有常之气。其推于物也,亦宜为有常之形。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隔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花之钟其美,与夫瘿木拥肿之钟其恶,丑好虽异,而得分气之偏病则均。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得备众花之一种 ???????备:充当。 ????
B.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 ???????齿:提及、重视。 ????
C.在天地昆仑磅礴之间 ???????昆仑磅礴:指山势挺拔。 ????
D.人家治地为畦塍种之 ???????畦:田园中用土埂分成的小块。
2.对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皆彼土之尤杰者/千叶李、红郁李之类
②其推于物也/说者多言洛阳于三河间 ??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不相同 ??
C.两个“之”字不相同,两个“于”字相同 ??
D.两个“之”字不相同,两个“于”字也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