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9 15:06: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三则《百喻经》,各用一句话写出其寓意。 伎儿作乐   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百喻经》五十二) 蛇头尾共争在前   譬如有蛇,尾与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百喻经》五十四) 愿为王剃须   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欢喜,与其所愿。即便问言:“汝何所求,恣汝所欲。”臣便答言:“王剃须时,愿听我剃。”王言:“此事若适汝意,听汝所愿。”(《百喻经》五十五)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伎儿作乐”告诉我们,不会有长久的快乐。
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到了……,引出动作的处所
②不同寻常
③所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①,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犊鼻裈(kūn):形似犊鼻的短裤。古时之裤,无裆谓袴,有裆谓裈,统称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从者谢吉 谢:拒绝
B.临邛令前奏琴曰 奏:弹奏
C.长卿第俱如临邛 第:只要
D.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 更:轮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赀为郎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B.①因病免,客游梁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①相如与俱之临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卓王孙闻而耻之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在朝廷做武骑常侍期间,孝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司马相如就借口有病而辞了官职,旅居梁国。
B.卓家的宴会司马相如本不愿去,后由于临邛县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强前往,而这次宴会恰恰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爱情。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卓王孙十分生气,不愿在经济上给以资助,后两人买了一间酒店来维持生计,生活倒也平静。
D.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谋生,感到耻辱,后由于兄弟及长者们的劝说,还是资助了他们,使女儿女婿成了富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B解析:奏,送上。
小题2:C.解析:动词到。A.①凭借,②来。B.①借口,②趁着。D.①表承接关系,不译;②表因果关系,因而。
小题3:A。“批评他爱好文学”是对原文“非其好也”的误解。
译文: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学业完成后,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叫相如。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担任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来京城朝见景帝,跟随梁孝王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司马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就借口有病而辞了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他和众儒生住在一起,司马相如有机会与儒生们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粱孝王去世,司马相如只好返回成都,可是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他平素与临邛县令王吉关系很好,王吉说:“你长期在外求官,如果不顺心的话,就来我这里看看吧。”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令假装恭敬,天天都去拜访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最初还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王吉更加谨慎恭敬了。
临邛县里富人很多,象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几百人。二人就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了来。县令到来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往。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亲自前去迎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送上琴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用它来自助娱乐。”司马相如推辞一番,便弹奏了一两支曲子。当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所以司马相如假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来挑逗她。司马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雍容闲雅,十分漂亮;待到在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并且喜欢上了他,又担心自己配不上他。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就叫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让侍者传达自己的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连夜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一起急忙逃回了成都。司马相如家里穷得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竖在那里。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太不成材,我不忍心杀了她,但也不分给她一个钱。”有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卓文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还足够用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地步呢!”司马相如就同她一起来到临邛,卖掉了他们的全部车马,买下一间酒店来做卖酒生意。并且让卓文君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之事。而司马相如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耻辱,因此闭门不出。兄弟们和长者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你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卓王孙不得已,就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卓文君就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饰小说以干县令
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
C.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D.已而大鱼食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谬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车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与顾云同谒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题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隐精书法,喜笔工苌风,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并行于世。
(节选《唐才子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欲依焉,进谒,投作素;一般的
B.谬得之大喜,以书之辟:征召
C.推宗人之,拜为叔父,分:辈分
D.传食诸侯.人成事因:依靠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市,全部表明罗隐善属文的一组是(???)
①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②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③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④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⑤即以雁头笺百蝇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⑥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育》等,并行于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明年间,遭逢战乱,罗隐回到家乡,当时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对罗隐很是称赏,于是罗隐投靠了他。
B.罗隐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他不喜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的能力却是非常高的,因此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罗隐上表推荐了他。
C.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毕将军所杀,罗隐写了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
D.郑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因读罗隐的诗丽对其极为爱慕,俚在她看到罗隐相貌丑陋且不通世故的样子后,便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5分)
(2)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素:平素。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翻译为“当时钱镠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罗隐想去投靠他,就前去拜见钱镠并投献自己(???)的作品,钱镠得到此诗大喜,就用书简召聘罗隐”,把给的解释代入原文,从语法上讲得通,但有投靠的意图,给的是“一般的”的作品,从意义上矛盾,可以判断选项错误,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中知是“平素、一向”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罗隐”性格特征是“善属文”,②镠爱其才,③表现其英敏,⑤表现隐精法书都和“属文”没有关系,排除这几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对应的原文“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是“罗绍威上表举荐罗隐”,选项正好相反,事件错误,选项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焚荡——兵火战乱,方切——正急迫,表奏——递上奏章,鹰犬——把我当成鹰犬(意动用法)。(2)以——用,为——作为,踵——一个接一个地(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
罗隐,字昭谏,是钱塘人。他自幼聪敏过人,善于写文章。诗笔尤其出众,修炼浩然之气。乾符初年,罗隐多次应进士举而落榜。广明年间,遭逢战乱,他回到家乡。当时钱镠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罗隐想去投靠他,就前去拜见钱镠并投献自己以往的作品。钱镠得到此诗大喜,就用书简召聘罗隐。于是罗隐在钱镠手下任掌书记。罗隐生性傲慢,爱高谈阔论,在宾客满堂时谈笑风生。他喜欢开玩笑,遇事有感总要表现。钱镠喜爱他的才能,先后给他无数奖赏,陪从人员没有一刻离开罗隐。钱镠表奏升罗隐为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不久,又上奏授他为著作郎。钱镠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之初,命令沈崧起草奏章以谢恩,奏章上极力描述浙西的富饶。罗隐说:“ 如今浙西正当兵火战乱之后,朝中大臣们正急迫地想索求贿赂,这个奏章递上去,他们看了就要把我们生吞活剥了。”钱镠就请罗隐来起草,罗隐写道:“ 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罗隐还在为庆贺昭宗改名的奏章上写道:“ 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受到文人们的称赞。罗隐调任司勋中郎。他自称“江东生”。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的名声,推求罗姓同族人的辈分,拜罗隐为叔父,并曾上表举荐他。罗隐原以为自己应被朝廷重用,谁知却科举一再落榜,辗转在地方大员的门下吃饭,依赖他人之力而成事,因此对唐朝廷深怀怨恨。他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即使是荒野祠庙的木头神像也都免不了被他讽刺。而且他的性格孤僻、落落寡合,不喜欢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他的能力绰绰有余。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将军毕师铎所杀,罗隐写有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罗隐还曾用诗投献宰相郑畋,郑畋有
个女儿极为美丽,爱好诗歌,她读罗隐的诗读到“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两句,从此十分爱慕罗隐,她的灵魂都飞出躯体,不知该做什么。一天罗隐忽然来拜见郑畋,这个姑娘从门帘后面偷看罗隐,见他相貌丑陋不通世故的样子,就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罗隐精通书法,他特别喜欢制笔的工匠苌凤,他对苌凤说:“ 毛笔,是文章的本钱 。 今天我帮您卖个好价钱。”就用雁头笺纸(书写)百幅作为赠品(赠与苌凤),结果士大夫们一个接一个上门问价,苌凤一次就获得千金。人们多这样借重罗隐的名声。罗隐所写的《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著作,一并在世上流行。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