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一般
D.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
B.吾闻庖丁之言始臣之解牛之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进乎技矣依乎天理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D.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到第二阶段,三年后,解牛时不再把牛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完全了解。这充分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C.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D.庖丁解牛讲究避开矛盾,寻找合适的部位,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自然。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9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3分)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分)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导:顺着,循着,导入。
小题2:
试题分析:D 项,都是介词,相当于“于”;A 项,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养生之道。A项,“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C项,“未尝”:古义,没有拿刀去尝试;今义,未曾。D项,“难为”:难以去做,此指很难下刀解牛;今义,使人为难。
小题4:
试题分析:C项,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采用直译法,遵循翻译的“信达雅”原则。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准确,注意文言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的用法等。得分点:(1)判断句,“进”,句意。(2)“是以”,“硎”,句意。(3)“四顾”,“踌躇满志”,句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敏繁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顾:回头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 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 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 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A
4.①这些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岛不识,因作色项公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所交悉尘外之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樊於期乃前曰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岛沉醉于诗歌创作”的一组是(????)
①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②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
③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④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⑤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⑥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土,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B.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刘栖楚将贾岛关押一夜,而韩愈爱才惜才,非但不加责怪,还与他交好,共论作诗之法。
C.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受到了贾岛的轻蔑。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
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因对方衣着光鲜是富贵之人,就
报以轻蔑态度。
D.贾岛以苦吟著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苦吟的表现。每到
除夕之夜,他都要取出一年所作,焚香再拜,酹酒祝之,痛饮长歌,表现出
他对诗歌创作的痴心。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3分)
(2)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5分)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A介词,把/连词,来;B于是、就;C结构助词“的”;D 于是、就
小题1:①是其诗歌风格,③是贾岛外出在路上的情景,⑥表现贾岛对富贵之人的蔑视
小题1:贾岛报以轻蔑态度,并非因对方衣着光鲜,而是因为宣宗随意取阅诗卷。
小题1:(1)冥搜之际、觉各1分,大意1分,共,3分(2)素心、者、惟、耳各1分,大意1分,共5分(3)悠悠乎、洋洋乎、游各1分,大意
当初,贾岛科举考试屡次失利,囊空如洗,就出家为僧,法号唤作无本。他来到东都洛阳,不久又去京都长安,住在青龙禅寺。元和年间,贾岛独辟蹊径,诗风转入冷僻,用来矫正浮艳风气。当他沉思搜寻诗句的时候,面前站着王公贵人都视而不见。他曾感叹说:“了解我平素心愿的人,只有终南山紫阁峰、白阁峰众山峰上的隐者罢了。”即使走路、坐着睡觉、吃饭,都不停地苦苦吟诵。
贾岛曾经骑瘦驴打着伞,横穿大道。当时秋风正猛烈地吹着,树上掉下来的枯叶堆积可扫,于是吟道:“落叶满长安。”正思索对句,茫然无所得,忽然想到用“秋风吹渭水”作对,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因此冒犯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队,被关押了一夜,天亮时才获释。
贾岛后来又乘空闲骑着瘦驴去李凝的隐居之处拜访,吟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把“僧推”改为“僧敲”,用心琢磨这两个字还不能定夺,就有节奏地诵读着,并伸手做出推门和敲门的姿势,旁边的人看着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正好带着车队出来。贾岛不知不觉撞到第三节车队中,韩愈手下的人一拥而上,把贾岛拉到韩愈马前。贾岛把具体的情况如实地告诉韩愈,说自己无法确定“推”和“敲”哪个好,心思游于物象之外,不知道回避车队了。韩愈立马良久,说:“‘敲’字好。”于是与贾岛并骑而归,共同讨论作诗之法。韩愈与贾岛结成平民之交,于是将写作诗文的方法传授给贾岛。贾岛还了俗,考中了进士,从此出了名。
当时贾岛刚刚考取进士,寓居在法乾寺诗僧无可的住所。有一天,宣宗微服出行到了法乾寺,听到钟楼上有吟诗的声音,就登上楼去,在贾岛的书案上拿起诗卷看起来,贾岛不认识皇上,就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斜看着宣宗,夺过诗卷说:“先生你衣食华美也该自足了,懂诗歌干什么呢?”皇上就下楼去了。不久贾岛省悟了,非常害怕,伏在皇宫阶下等待治罪,皇上感到很诧异。后来,就让贾岛做了遂州长江县的主簿,后来逐渐升为普州司仓。临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一文钱,只有病驴一头,古琴一张而已。当他的死讯传开的时候,谁不爱怜他的诗才而惋惜他命薄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4分)
既:?????????????。????????????
陪:?????????????。????????????????????????????????????????????????????????
行李: ???????????。????????????肆:??????????????。????????????????????????????????????????????????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2分)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既东封郑????????????????????????
3.下面译句有误的一句是(???????)(2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句:如果灭亡了郑国而对您有利,那就拿亡郑之事来麻烦您了。
B夫晋,何厌之有?
译句:晋国有什么可讨厌的呢?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句:如果不使秦国侵损,那要到哪里获取土地呢?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句: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4.从文中看,烛之武见秦伯的一番话很有策略,先用“越国以鄙远”说明亡郑的结果是????????
?????????????,再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说明?????????????????????????????????????。然后又从秦晋联盟说起,用晋的“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
??????,最后又用“夫晋,何厌之有?”引出????????????????????????????????。这番话的结果便是“秦伯说,与郑人盟。”(可用自己的话或用原文回答)(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颎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谢而罢之。????罢:罢免????????????? B.帅师趣河阳????????趣:赶赴
C.韶辞谢曰????????谢:告别????????????? D.非驽蹇所逮????????逮:捉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 B.?高祖闻而嘉叹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蟹六跪而二螯
C.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 D. 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
送孟浩然之广陵?????????????????????????????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随武帝征伐齐国时,王韶直言劝谏,武帝非常高兴,大大地赏赐他。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城,高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C.征伐陈国时,王韶任元帅府司马,与高颎一起指挥军队。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封柱国之位,赏给他财物一批。
D.皇上幸临并州时,王韶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予慰劳。一年多后王韶入京时劳顿而死,皇上深感痛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3分)
译文??????????????????????????????????????????????????????????????????????????????
(2) 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3分)
译文?????????????????????????????????????????????????????????????????????????????????????
??????????????????????????????????????????????????????????????????????????????????????????
(3) 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2 D
小题3 B
本题解析:小题1.B?? A.罢:停止?? C.谢:推辞?? D.逮:及,达到
小题2.D 既:之后,已经??? A.以:凭/ 因为??? B.而:表承接/ 表并列??? C.之:取消主谓独立性/ 往,到
小题3.B?不是处理晋王的后事,而是晋王把攻克金陵之后的事务交给王韶处理。
参考译文:
王韶,字子相,自说是太原晋阳人,世代生活在京兆。王韶年幼就气度高雅,十分喜欢奇人节士,有识之人认为他与众不同。在周国多次凭着作战立功而升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再调任为军正。武帝在攻下晋州后,想班师回朝,王韶劝谏说:“齐国朝纲混乱,在此连累世道。上天褒奖我王,让您一下子就扼住了它(齐)的咽喉。加之因为他们在朝上国君昏庸,在朝下人心恐惧,攻下动荡的齐国,就在今日。陛下刚才想放弃齐国离开,以我的愚昧固陋,实在不能深入理解您的做法,希望陛下再考虑一下。”武帝非常高兴,赏给王韶一百匹细绢。等到平定齐国后,王韶因为功劳大而晋升为开府。被赐封晋阳县公,领五百户食邑,再赏赐牛马和其他物品数以万计。不久升任内史中大夫。宣帝登位时,王韶被任命为丰州刺史,改封为昌乐县公。高祖受禅时,王少受封爵位为项城郡公,领二千户食邑。不久调任灵州刺史,被授予大将军职位。
晋王杨广镇守并州的时候,授王韶行台右仆射职位,赏赐五百匹彩缎。王韶生性刚直,晋王非常怕他,每件事都向他咨询,不敢违反法令制度。有一次,王韶奉命巡视长城,出行后晋王挖池起山,王韶回来后,将自己锁起来以此进谏。晋王向他道歉并停止了工程。高祖听说这件事后大为嘉许,赏赐王韶一百两金子和四个宫女。在平定陈国时,王韶以本官担任元帅府司马,率领大军赶赴河阳,与大部队会合。到了寿阳后,与高颎一起调度军队,从未延误过军机。攻克金陵后,王韶就坐镇在那里。晋王杨广班师回朝,留下王韶在金陵防守,把所有的事都托付给他。几年后王韶回朝,高祖对各位公卿大臣说:“晋王在年幼的时侯带兵出征,最终能攻克吴越之地,平定局势,这是王韶辅助的功劳啊。”于是晋升王韶为柱国,赏赐三百多奴婢,五千匹绵绢。
开皇十一年,皇上驾临并州,因为王韶做事尽心,特别给予慰劳和嘉许。此后,皇上对王韶说:“自从我到了这里,您胡子发鬓逐渐变白,恐怕是忧心劳碌造成的吧?中流砥柱的威望都集于您身上,您要再努力啊!”王韶推辞说:“我日渐衰老年迈,不再适合做官了。”高祖说:“这是什么意思?不适合,是没有用心尽力罢了。”王韶回答说:“我以前在动荡的朝代,尚且用心尽力;何况现在遇到了英明圣主,哪敢不竭尽全力呢!只是心神和精力日渐衰微,(这些事)不再是愚驽的人可以做到的。加上(我)今年六十六岁了,年事已高,健忘又多。(我)哪里敢自己放松自己呢,只是因为(这样)才导致身体劳累,又担心因年衰力薄而使朝纲紊乱罢了。”皇上安慰他,让他回去。秦王杨俊做并州总管,王韶仍担任长史。一年多后,王韶乘驿车入京,因劳碌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高祖深感痛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