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多义。 ?????
爱
其爱重之如此(????)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少
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
宾客意少舒(????)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出
牡丹出丹州(????)
列第不出三已下(????)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①;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②。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正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③,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缄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缄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 ①厌(yā)胜:制服,指用巫术制服妖邪等。②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③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终则讳之讳:避讳
B.无容散逸逸:丢失
C.儿生一期期:周年
D.申父交之敬申:申诉
小题2: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在节选的文段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者出,未辞也——辞:告辞。
B.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排。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
2.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者出,未辞也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①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唉!竖子不足与谋
C.①乃令张良留谢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公为我献之 ②拔剑撞而破之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小题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植其杖而芸。(3分)
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分)
小题2: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2分)
子路认为自己对荷蓧丈人恭敬有礼,荷蓧丈人款待自己,并让他的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________”。孔子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怀有一种____________的情感。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弦高犒秦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骰。毅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注】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
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鼓励。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②尔墓之不拱矣
C.①左右免胄而下 ②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 )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作好了战争准备。
5.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