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宾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窃,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碍,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嫉妒
B.君第重射??????????????????射:射箭
C.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黥:在脸上刺字
D.马有上中下辈??????????????辈:等,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既事魏????????????????????将军既帝室之胄
B.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孙膑以刑徒阴见
C.窃载与之齐????????????????????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与齐战于桂陵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欲隐勿见
B.成以其小,劣之
C.齐威王欲将孙膑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下列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②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④今梁赵相攻……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⑤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⑥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面是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六个自然段,以断足刺字开始,以报断足刺字之仇而名显天下终,全文一气贯通,显示出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B.本文情节引人,知识性强,涉及到的成语典故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五十步笑百步”等。
C.文章写孙子入魏减灶,险处设伏,“斫大树白而书之”以诱使庞涓入瓮,这些叙写使得故事情节既波澜迭起,曲折有致,又丝丝入扣,合情合理。
D.司马迁说“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可以看出孙膑不仅才智出世,而且还是一个不向困难低头,发愤有为的人。
2、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以乱易整,不武(符合武德) 拔剑切而啖之(吃)
B.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发图(打开)
比诸侯之列(并,列) 荆轲废(倒下)
C.少假借之(稍微)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
鲰生(浅陋、卑微) 臣愿得谒之(进见)
D.见陵之耻(被) 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而右手揕其胸(刺)
3、单选题 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父成帝时为太乐令。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杨雄辩析疑异。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番。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借以重势,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当王莽居摄篡弑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竟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言。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
世祖即位,征待诏,上书言事失旨,不用。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且设法禁者,非能尽塞天下之奸,皆合众人之所欲也,大抵取便国利事多者,则可矣。夫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
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侈靡,以淫耳目。今可令诸商贾自相纠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如此,则专役一已,不敢以货与人,事寡力弱,必归功田亩。田亩修,则谷入多而地力尽矣。
……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又酬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谭复上疏曰:
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报,不胜愤懑,冒死得陈。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以合人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
……
帝省奏,愈不悦。
其后……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所著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 节选自《汉书·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 )
小题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憙非毁俗儒 憙:通“喜”,喜好,爱好
B.务执廉悫悫:诚实,谨慎
C.子夫竟立竟:居然,表示意外
D.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骄: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B.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
县赏设罚,以别善恶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C.然,为之奈何?”
D.闻谭名,欲与之交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为傅皇后父晏深建议为日后计,当遣散宾客,廉洁谨慎,以免蹈汉代陈皇后覆辙。
B.桓谭因为不满董贤的骄横而拒绝与之合作,保持特行节操。
C.世祖即位,征待诏,桓谭上疏陈时政,从君臣关系、法令实施、举本抑末等方面讽谏世祖,世祖并未采纳。
D.针对皇上的笃信谶纬之术,桓谭痛陈弊端,指出天道性命,就连圣人也难以道明,何况当世粗览诗书的浅儒,帝若不明辨是非,终会贻误国家大事。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译成汉语。(10分)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2)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1.下面几组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被
B.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培养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从小
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齐谐》者,志怪者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