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姚平仲小传
[宋]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
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贼平,平仲功冠军 冠军:在全军中居首位
B.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 适:恰好
C.厚赐金帛,许以殊赏 殊:特别,特殊
D.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物 色: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
至青城山上清官,人莫识也
B.宣抚使童贯召与语
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C.(贯)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D.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日
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平仲是北宋末年的抗金爱国将领,小传在交代过主人公的身世后,先叙述姚的少年事迹。他十八岁即大败西夏,扬名西陲,但因“负气不少屈”而得罪了童贯,因而受赏不及其功。后去睦州平叛,事成,由于童的阻挠,“一见上”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B.接着记述平仲中年奇袭金兵的往事,重点写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的壮举,而对他的偷袭失败又用了“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来表示自己的惋惜之情。作者隐去姚急于求功,不等援兵到即急速出兵,结果被金兵发现,自己兵败逃亡的史实。
C.最后则记述了姚晚年的出世隐遁生活,无论是写姚骑青骡亡命,或是写他隐居后“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还是写他八十余岁紫髯童颜,健步如飞,“秘不言得道之由”,都增添了这位“失败的英雄”的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D.作者将主人公置于“双向矛盾”(一是对战场上的敌人,二是对朝廷里的奸臣)中来刻画,不仅写出了他的事功,而且写活了他的性格,可谓大处落笔,形神兼备。而寓褒贬于客观的叙述之中的写法,则是大诗人诗歌创作技巧在传记写作上的“牛刀小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D
4.(1)姚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其先过江居豫章建昌县。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宁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续之年十二,诣宁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以为身不可遣,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
刘毅镇姑苏,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江州刺史每相招请,续之不尚节峻,颇从之游。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高祖之北讨,世子居守,迎续之馆于安乐寺,延入讲礼,月余,复还山。江州刺史刘柳荐之高祖,曰:“窃见处士雁门周续之,清真贞素,思学钩深,弱冠独往,心无近事。性之所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①遐缉。臧文②不知,失在降贤;言偃③得人,功由升士。愿照其丹款,不以人废言。”俄而辟为太尉掾,不就。
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每称之曰:“心无偏吝,真高士也。”寻复南还。高祖践阼,复召之,乃尽室俱下。上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奥,称为该通。续之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景平元年卒,时年四十七。通《毛诗》六义及《礼论》、《公羊传》,皆传于世。(《宋书·隐逸传》有删改)
注: ①王猷(yóu):王道。 ②臧文:春秋时鲁卿,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 ③言偃:孔子晚年的学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续之年十二,诣宁受业 诣:到……去
B.名冠同门 冠:位居第一
C.俄而辟为太尉掾,不就 辟:升官
D.高祖践阼 践阼:登基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都体现周续之是“高士”的一项是( )
①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 ②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
③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 ④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
⑤弱冠独往,心无近事 ⑥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彭城的刘遗民在庐山隐居,陶渊明也不接受朝廷的征召,周续之与刘遗民、陶渊明一起被称为“寻阳三隐”。周续之认为无法抛弃自己的身体,但可以抛弃其它拖累。
B.周续之通过几年的学习,通晓《五经》、《纬候》和《老》、《易》,被称为“颜子”, 后来进入庐山侍奉佛僧慧远。
C.江州刺史刘柳很看重周续之,向高祖推荐他,认为如果将他提升到宰相府中任职,必定使政事和谐;如果让他做儒官,也会使王道显扬。
D.周续之一向患有风湿症,不能再胜任讲学的工作,于是称病告退,住往钟山。景平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4分)
⑵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辟”应为“征召”。根据后面的“太尉掾”这一官职名,就可判定“辟”的意思。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①体现周续之的孝顺。 ②事件是范宁所为。做文言文中信息筛选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浏览六个小选项,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直接排除。最后看四个大的选择项,利用排除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通晓的只是《五经》、《纬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以”解释为认为,“得”解释为能够,“出处”为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出仕与隐居,“因”为连词,解释为于是;第二句时注意“还”解释为回来,“镇”解释为镇守,“礼赐”解释为礼遇与赏赐。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周续之字道祖,是雁门郡广武县人。他的祖先渡过长江后,居住在豫章郡建昌县。周续之在他8岁时父母双亡,由兄长扶养。12岁时到郡学读书。豫章太守范宁对魏晋以来的玄学思潮大加抨击,而以儒家经典教授学子们,周续之跟随范宁受业几年,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得了一个“颜子”的美誉。后来他闲居在家读《老子》、《庄子》,《周易》这三玄,也涉猎一些佛教典籍,对儒道释三学进行比较认识,尤对老庄有心得。因而老庄思想较多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要在晋末那样腐朽的社会保持名节高志,就不能去应聘做官,更不能娶妻生子徒增累赘。因此他过着布衣蔬食的独身生活。
刘毅镇守姑苏的时候,任命续之做抚军参军,召他做太学博士,周续之都不就职。江州刺史每次邀请招待他,续之并不崇尚高尚的节操,也还同他来往。周续之常常认为嵇康的《高士传》能够写出出仕与隐居的(不同和)美好,于是给它作注。高祖北伐,世子留守京都,迎请续之,在安乐寺设立学馆,邀请他讲授《周礼》,一个多月后,周续之又回到庐山。江州刺史刘柳向高祖推荐他,说:“我私下见到雁门的隐士周续之,他为人清纯、真诚、贞顺、朴素,思想学问探究精深,二十岁就立志隐遁,内心不藏俗务,只要本性所爱好,荣华富贵和饥饿寒冷都不在乎,他所倾慕的事情,是在山岩河泽与弹琴读书中寄托高尚的情怀。如果将他提升到宰相府中任职,必定使政事和谐;如果任他为清高的儒官,也会使王道显扬。臧文仲的不明智,过失在于贬抑了贤人,而言偃能得到有用的人才,所以建立功勋,成了士大夫。望您照察我赤诚之心,不要因人废言。”不久征召续之为太尉掾,不去就职。
高祖北伐,回来后镇守彭城,派遣使者迎请他,礼遇有加,赏赐很丰厚。每每称赞他说:“心地不偏倚,不鄙吝,是真正的高士呀!”不久,又回到南方。高祖登基,再次召见他。皇上为续之在东城外设立学馆,招集学生。皇上还亲自临幸学馆,并且会见诸生,向续之请教如何理解《礼记》中三句话的含义,续之的论辩分析精辟深奥,称赞他知识广博完备。续之一向患有风湿症,不再能胜任讲学的工作,于是称病告退,住往钟山。景平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他精通《毛诗》六义和《礼论》、《公羊传》,所写的著作都在世上流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杼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建安四年,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於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藩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甚亲近焉。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皆剑客也。明帝即位,进牟乡侯,邑七百户,赐予爵一人关内侯。褚薨,谥曰壮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注]耔斗:盛水和滔的盆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杆斗者置四隅——壁:墙壁
B.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值:赶上
C.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伺:窥察
D.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辞:推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表现许褚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①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 ②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
③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④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⑤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 ⑥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
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褚曾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共同抵御汝南葛陂的军队。最后精疲力尽,箭矢用尽,粮食也不多了,许褚假意与敌人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敌人把牛牵走后,牛又都自己跑了回来。
B.建安四年,许褚跟随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趁许褚休假时谋杀曹操,许褚在家里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人阴谋败露被杀。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
C.建安十六年许褚跟随曹操到渔关讨伐马超、韩遂。在由潼关向北渡河时,许褚让军队先过河,而自己与虎士百余人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步兵万多人来攻击曹操时,曹操的军队已全部过了河。
D.有一次曹仁由荆州来朝拜见曹操,在曹操还未出来接见时,曹仁在大殿外看见许褚,就邀请他坐下谈话。虽然曹仁与曹操关系亲近且正受到重用,但许褚认为自己是内臣,当众交谈即可,不愿和他私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曲肱而枕之
③知之为知之
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两个加粗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粗的“为”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粗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粗的“为”字,用法相同。
C.两个加粗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粗的“为”字,用法相同。
D.两个加粗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粗的“为”字,用法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
A.荀子
B.老子
C.孙子
D.孟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此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是:“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