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周乃去,客密州??????????????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B周为条二十余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C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D每诏尚食具膳????????????????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的一组是(?)(3分)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译文: ?????????????????????????????????????????????????????????????????????????
(2)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3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于是,就;B.替;被;C.就;D.每次。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B.①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 不是才德。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才德”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马周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才德”,有的可能能体现“才德”,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3:试题分析: 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并不是去做官; 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高”指推崇,“厚以装”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装厚”, “使入关”是省略句,应为“使之入关”。(2)这个句子中“恨”译为“遗憾”,“历”是当的意思,这两个关键词各占1分,句意完整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行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______
(2)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______
(3)余幼时犹见之,尝求睹其技_______
(4)如是者四,力尽,竟溺焉________
参考答案:(1)练习,学习。
(2)始,才。
(3)曾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
①沛公军霸上( )
②为击破沛公军( )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⑵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
②使子婴为相( )
⑶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 )
②皆为龙虎( )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⑷在
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
②此其志不在小( )
⑸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 )
②贪于财货( )
③长于臣( )
参考答案:⑴军
①动词,驻扎
②名词,军队
③名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杜纯传 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与纯无私买,人亦莫知。后事败,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咏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咏得不坐。
熙宁初,以河西令上书言政,王安石异之,引置条例司,数与论事,荐于朝,充审刑详议官。或议复肉刑,先以刖代死刑之轻者,纯言:“今盗抵死,岁不减五十,以死惧民,民常不畏,而况于刖乎?人知不死,犯者益众,是为名轻而实重也。”事遂寝。
秦帅郭逵与其属王韶成讼,纯受诏推鞫,得韶罪。安石主韶,变其狱,免纯官。韩绛为相,以检详三司会计。安石再来,乃请监池州酒。久之,为大理正。上言:“朝廷非不恶告讦,而有觇事者以擿抉隐微,盖京师聚万姓,易以宿奸,于计当然,非扰人也。比来或徒隶觖望,或民相怨仇,或意冒告赏,但泛云某有罪,某知状,官不识所逮之囚,囚不省见逮之故。若许有司先计其实,而坐为欺者以诬告,当无不竟矣。”
隰州商尹奇贸温泉矾有羡数,云官润之,寺欲械讯河东。纯曰:“奇情止尔,若傅致其罪,恐自是民无复敢货矾,则数百万之储,皆为土石。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曹州民王坦避水患,以车载货入京,征商者以为匿税,寺议黥坦,纯复争之,卿杨汲奏为立异,又废于家。
元祐元年,范纯仁、韩维、王存、孙永交荐之,除河北转运判官。初更役书,司马光称其论议详尽,予之书曰:“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纯因建言:“河防旧隶转运,今乃领属都水外丞,计其决溢之变,前日不加多,今日不加少。然出财之司,则常忧费而缓不急;用财之官,则宁过计而无不及,不如使之归一。”后如其言。(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九》,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遂寝——寝:平息?
B.纯受诏推鞫——鞫:审问?
C.比来或徒隶觖望——望:企望?
D.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羡:盈余?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杜纯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
①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
②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
③是为名轻而实重也?
④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
⑤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
⑥不如使之归一?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纯为官能严于律己,在任泉州司法参军期间,虽然州中的官员私下里都与外国商人做生意,但他坚决不参与其中,而且从不向人标榜此事。?
B.杜纯在奉旨查案时,由于惹恼了对他有提携之恩的王安石,随即免去了他的官职。王安石再次当政时又对他进行打击,将他贬为监池州酒。?
C.杜纯主张办案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刑讯逼供。正是由于他据理力争,温泉矾储存的几百万斤矾才得以不化为土石。?
D.杜纯认为京城人员复杂,允许告发理所当然。但由于告发之人往往出以私心,难免有不实之嫌,所以官府理应先查实案情,然后才能定罪。
4.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咏得不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石主韶,变其狱,免纯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B
4.(1)杜纯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 ——选自光绪刊本《琅嬛文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瓶粟屡罄罄:充实
B.不次岁月次:排次序
C.自啮其臂曰:啮:吃
D.余今大梦将寤寤 :睡觉
小题2:全是表现陶庵生活困顿的一项是:(??)(3分)
①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②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③直头饿死,不食周粟④以衲报裘,以苎报絺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
B作者回顾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
C.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D.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通过真实的描写中来体现。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2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B
小题2:(3分)C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B (A——用尽C——咬D——睡醒)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C. (③是说伯夷、叔齐;⑤表现他生活改善以后。)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生活困顿”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陶庵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生活困顿”,有的可能能体现“生活困顿”,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3:试题分析: D(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描述中)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难为”难以处理,“怵然”小心翼翼。各一分,语意完整给1分。(2)这个句子中“忽微”小事, “所溺”所喜爱的。各占1分。(3)“苟”如果,“故事”古今异义词,旧事,老路。语意完整给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