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24 21:46: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陂,bēi,水池。
【小题1】诗歌前两句描写出一幅什么景象?“各占春”具体指什么?(3分)
【小题2】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思想内容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正当春季,杏花临水盛放。(1分)。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有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什么字?(2分)
答:????????????????▲????????????▲????????????????▲??????????????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之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4分)
答:????????????????▲????????????▲????????????????▲??????????????
(3)作者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来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参考答案:
(1)(2分)对比。愁。? (2)(4分)一方面,“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1.“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古人评价说:“不言人觉,而言池塘见、襟袖知,‘见’‘知’二字颇见功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涵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1:同意。此句采用了拟人手法,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早③。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1)吴聿在《观林词话》中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后来化入自己的词中。你认为化用后的“柔蓝一水萦花草”比原句好在何处?(4分)
(2)词的结尾两句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2分)
(3)王安石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有人据此说他“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请联系全词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1)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能力。可从丰富诗词内容,表达形象生动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诗词表现手法的掌握,。“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茫然忘了邯郸道。”用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的典故。(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3)回答时注意结合诗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阐述。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词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闲适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解连环·孤雁
[明]张炎①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②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①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②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1.孔行素《至正直记》载:“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其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句该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该句是说雁群飞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