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5.????8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3分)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 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炮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 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炮,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吃饱喝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自古极治之时治:治理,管理
C.至今郡县屡辟之辟:征召,征辟
D.环艺左右艺:种植,栽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仁杰尚歌以发我作《师说》以贻之
C.仁杰其试为之山原旷其盈视
D.未之见末之难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战,给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无意出来做官,只是写诗作文,自得其乐,作者有心与之唱和来歌颂太平之世。
C.作者认为世事可以以小喻大,一人一室的兴废盛衰,亦可见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而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得益于帝王贤臣拨乱反正之功。
D.本文寄寓了作者渴求战后朝廷清理废墟、政治清明、生民安居自足的美好愿望,文中歌颂“成周盛时”的景象,其实是对本朝的不良政治风气提出的委婉批评。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第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第二》)
小题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章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无违”。
B.孔子这里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C.如果我们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
D.“孝”是孔子思想核心“仁”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人格培养与塑造的范畴。
小题2:结合上面的选段,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做到了孝。(3分)
4、阅读题 阅读以下《论语·里仁》选段,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A.孔子认为,自己见过的人中既没有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厌恶不仁德的人。
B.孔子认为,爱好仁德的人,是没有办法超越;厌恶不仁德的人,不会被不仁德的人影响。
C.孔子认为,没有人能够整天用自己的力量去实行仁德。
D.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5、单选题 【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病,生病)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快”,引申为“强,猛烈”)
C.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通“嫉”,忌妒)
D.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弊病,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