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2017-01-24 21:58: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6分)
人有满腔书卷,无处张皇,当为考据之学,自成一家;其次,则骈体文,尽可铺排。何必借诗为卖弄?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惟李义山诗,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近见作诗者全仗糟粕琐碎零星如剃僧发,如拆袜线,句句加注,是将诗当考据作矣。吾有所感,故续元遗山《论诗》,末一首云:“天涯有客号阾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节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三百篇》指_________,李义山指__________。(2分)
小题3:在袁枚看来,诗歌创作应该提倡________,反对_______和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作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近见作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5.????8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3分)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参考答案: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疲,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①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②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节选《史记》)
????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已而补县吏,与高祖相?????????爱:亲近
B.后覆,婴坐高祖系岁余???????????狱:案件
C.追至平城,为胡所困?????????????北:向北
D.曰“近我”,以尊之??????????????异:使…与众不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得脱????旦日飨士,为击破沛公军
B.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独五人之皎皎,何?
C.终是脱高祖??????????????????????方其系燕父子
D.高后崩,代王来??????????????????君所知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侯婴年轻时就和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汉文帝,在汉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被谥文侯。
4.下列对夏侯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侯婴戎马倥偬,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B.夏侯婴是一个为刘氏江山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忠正之臣。
C.夏侯婴虽然重情义,为人善良,做事谨慎,但缺少谋略。
D.夏侯婴忠心耿耿,废少帝,立代王,稳定了刘氏基业,促进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5.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D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稼 轩 记
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後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财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五尺为一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 ,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
予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毚(chán)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通“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连率”即“连帅“,指地方长官)幕府。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谭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职方氏:掌管国家版图的官员。还职方氏,指收归版图),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因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轩轾(xuānzhì喻指高低轻重),乃当夫须袯襫[bó shì蓑衣之类的防雨衣 ],醉眠牛背,与荛童牧孺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潭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侯当辍食迎门,曲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衍:扩展,延伸
B.若将真秉耒耨稻田之为者秉:持,拿
C.而主人初末之识也识:记述,记载
D.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幸:有幸,幸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辛弃疾过人的识见和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②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③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
④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
⑤顷赖氏寇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谭笑扫空之
⑥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的笔墨不是屋室而是优美雅致的园圃,作者从屋顶的命名中揣测园主的隐逸之志,这比一般作记的人高出一筹。
B.第三段用生动;传神的文字表现辛弃疾的大将风采。例如,以“如挟毚兔”喻其剽悍勇武,以“束衔马枚”状其军纪整肃等等。
C.第四段富于情味地描述着“稼轩”完全修建好后老友相聚的图景,散淡飘逸,其乐融融,体现了两人相投的志趣和真挚的友情。
D.本文既充满对辛弃疾志向和才干的高度赞扬,也表明了对他壮志未酬便欲退隐躬耕的惋惜和规劝。借记园发挥,深化了文旨。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3分)
(2)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谭笑扫空之。(3分)
(3)此志未偿,因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幸:希望??。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定要关注其具体的语境,把它放到句子中去释义,其在句子中的意义,就是该词在文中的含义。??“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不是事实,只是希望。所以,幸,不能释为“有幸,幸而”,而应是“希望”。
小题2:依据题干的要求,先了解各句的大意,然后采用排除的办法来确定答案。②是表现辛弃疾的隐逸情调,由此可排除A;③是表现辛弃疾的忠义,由此可排除BC两项。
小题3:C作者想象的重逢场景是在辛弃疾成就了大功业之后,借此委婉地表明态度:隐居应是最后的归宿而非现在的选择。
小题4:这三个句子,除了“无亦……欤”这一固定句式外,最主要的是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和把握。“无亦……欤”,“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是……吗”。句中有两个“从”字的理解很关键,第(1)句的“从”,可看作“纵”的通假,从:长度、纵深;第?(3)句中的“从”,作动词,跟着。其它几个关键词语为:砥平:平坦、像磨刀石一样平坦;庐:建造房屋、筑舍;顷:不久;作:发生、开始;薄:迫近、逼近。;偿:实现。
【参考译文】
州城北面大约一里左右的地方,原有一片空旷的地方,三面依附着城墙,前面枕着一条像玉带一样清澈的湖水,它的长度(纵深)是一千二百三十尺,宽度(横向)是八百三十尺,界限分明,(很)平坦,可以建造房屋来居住。但是以前来勘查住宅基地的人,都没有发现这块地方。天生的一块好地方,要挑选合意的人,这样以后才能给他。
济南府的辛幼安最后来到这里,一下子独占了这个地方。盖了一百间房以后,才占了十分之四的地方。于是空下左边的地作为园圃,大片的稻田居然延伸到五丈远的地方。设想自己将来卸任回家,一定要在这里亲自耕田,所以在高处建了一座房屋,下面靠近稻田,这就是“稼轩”。给田边修建的亭子取名“植杖”,好像真的要拿着锄头耕田种地一样。东边的山岗,西边的土丘,背面的田庐,南边的山麓,青色的小路通向竹林,锦绣般的路边种植着海棠。在小山汇集的地方有楼阁,在树影婆娑的地方有房屋,要漫步有亭台,要洗砚水中有洲渚。都大致安排布置好了,在既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而主人一开始并没有记下这些。他画了图交给我说:“我很喜欢我的稼轩,请为我写一篇记吧。”
我认为辛幼安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满怀忠心义气,在南国彰显闻名。齐地的叛贼乘他南下之机背叛国家,辛幼安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像逮住一只狡兔(那样容易)。(之后)命令军队束住马嘴,兵士口中含枚(防止喧哗),艰难辗转向西进军淮水,整天整夜没吃一点东西。雄壮的声威和英勇的气概,使那些怯懦的人都为之奋起,皇上召见他不由得再三赞叹,因此被皇帝察知,受到重用,列位九卿,担任两路转运使,四次任安抚使。不久赖氏叛乱发生,(势力)由潭州迫近江西,两地震惊,(但)幼安在谈笑之间就把叛军扫荡一空。如果遇到机会到来,让他带领中原人收复国土,那周瑜,谢安的功业啊,他一定足以建立。这个志向还没实现,就在山林泉石之间放浪形骸,跟着老农学习种庄稼,不是太不应该了吗?
像我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无所适从,不能够被人重视,才应当赶快穿着蓑衣,醉卧在牛背上,和打柴放牛的孩子混在一起。希望在我没有变老的时候,来得及看见幼安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衣锦荣归,尽享大屋深宅的快乐,戴着斗笠,划着小船,迎风于玉溪之上。通过管园的人向内拜见说:“这是曾经为稼轩出过力的人。”幼安定会停下吃饭,到门口迎接,与我联席而坐,握手相视而笑,拂着壁石刻的《稼轩记》细细读来,大概我 不算生客吧。
辛幼安名叫弃疾,现在带着右文殿修撰的职衔,第二次任江南西路的安抚使。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进至安次、小广阳,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诸将皆引而随之,故遂破贼,穷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十三年,增邑,更封鄃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到金城,与羌战,斩首六百级。又战于洛都谷,为羌所败,死者千余人。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选自《后汉书·马武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欲以图躬,不——克:成功
B.怯无方略——驽:驽钝
C.受诏将妻子就——国:诸侯的封地
D.西羌陇右——寇:贼寇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马武“忠勇”的一组是(???? )
①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②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
③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④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
⑤帝故纵之,以为笑乐⑥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干六百人,余皆降散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覆军杀将,朝廷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1)光武帝更加赞许他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