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24 22:05: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考试中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成功的关键所在。
B.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要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熟悉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C.1921年12月,鲁迅先生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国内外传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D.追忆往事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句子前后照应不周,两面对一面;B 句式杂糅C第二分句的主语不明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选出“所”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
A.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B.渔人……为具言所闻。
C.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D.术(袁术)怒攻布(吕布),为布所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C均为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D.则表示被动。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概括这一事件的意义及启示(不超过40字)。
  学生陈静刚从内地到香港城市大学3个月,教授戴晖辉已融入香港社会十几年。在由一门课程考试构成的利益联结中,陈静拿出1万港币贿赂任课教师戴晖辉,戴则毫不犹豫将此事举报至廉政公署。不同的地域标签,使两人截然的选择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两地不同的反腐环境和公民意识。城?大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5~2006年度该校共有481名非本地生,当中252人为研究生。多名城大教授表示,没有听说过有学生用钱贿赂教师,城大也没有这种风气,相信只是个别事件。但这一案件也对来港者熟悉和遵守香港的法律和社会规则带来警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折射出两地不同的反腐环境和公民意识。
②警示来港者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B.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
C.面对足球流氓的丑行,比利时警方以暴易暴,迅速逮捕了一批带头制造事端的不法分子。
D.不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企图通过教材的修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新酒瓶装旧酒的做法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应试现状是毫无裨益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应改为“毋庸置疑”;B“当仁不让”指面对应该做的事,就应感承担,决不推让;C“以暴易暴”指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表示统治者改变了,可是暴虐的统治方式依然没变。)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选做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庖丁解牛》)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读这两段文字,等于观赏了两场艺术表演。你觉得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却更欣赏那一场?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共通性:解牛与绘画的过程①都排除一切干扰,用心完成,干脆利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