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1-24 22:18: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


参考答案:(1)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本诗是作者谪居江州时期的作品。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
小题1:请简析诗第二联中“平”字运用的妙处。(5分)
小题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平"字运用之妙有三:一是写出了新生浮萍的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平”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平”字是否运用了表现手法;③看“平”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先概括出哪些景,景物特点及渲染的气氛;然后根据景物描写的意境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标题及注释可知,该诗歌描写了南湖早春的景色,由“暖复明”“碎红山杏发”“新绿”等景物可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由注释可知,此时,诗人谪居江州,“年年衰病减心情”表现了作者的衰病不堪,由此可得出,作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来抒写自己被贬后的郁闷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螺川早发
王猷定(清)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小题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小题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


本题解析:
小题1:“螺山似孤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螺山人格化,来表现 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以及孤寂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手法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