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心情。
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
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摹山状水表现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
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
参考答案:8.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北 山[注]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 北山:即钟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小题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
(1)“输”字运用了拟人的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句写春水漫涨,直堑、回塘波光滟滟。“输绿”生动传神,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盎然的生机。首先要解释词句的意思,然后指出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三、四句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解析:考察诗歌的炼字,一字传神。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小题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阙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范围是词的上阕,要求学生鉴赏上阕中描绘的形象,这类题目的答题,最好是先概括,后具体还原描绘。本词上阕描绘的是一副初春的景象,有四幅画面:陌上、东邻、平岗、寒林,学生只要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描写即可。
点评:难度不大,答题的格式要清除,还原画面的时候,要注意尊重诗词本身的内容,可以适当想象。
小题2:
试题分析:最后两句,范围很小,仔细推敲,最后两句只描写了两个物象:桃李、荠菜花,它们分别处于城中、溪头,那么可以得出结论,这里使用了对比。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田园自然的热爱,反之,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生活的厌弃。
点评:难度也不大,范围很小,手法也比较明显。不过,本题有一个瑕疵,没有给出相关的注释,给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带来很多障碍。有些题目是高考题,在选用是时候,尽量保持原貌。不要漏掉重要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