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③,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注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即諓諓罪过孝子罪过:即过错
B.孝子由是失爱失爱:失去父爱
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过门:经过门前
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完洁:同“完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B.辄索大杖与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已又坐市舍中 卖麻纬以事坐系
D.孝子之族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
③以德报怨????????????????????????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
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B.本文着重讲述了两位孝子的身世和他们对世人的极大影响。
C.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作者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D.归有光的散文简洁畅达,感情真挚,《项脊轩志》如此,本文亦如此
小题5:(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3分)
译文:?????????????????????????????????????????????????????????????????????????????????????
②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B(A、列举过错;C、上门勒索;D、完好整洁的衣服。)
小题1:D(A、因,连词;来,连词。B、给,动词;结交,动词。C、坐着,动词;犯罪,动词。D、家族,名词。)(3分
小题1:A(③⑤⑥各说明一个人的特点。)
小题1:B (因文首说“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小题1:略
附:【译文】
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
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孝子小时候挨饿,脸色发黄身体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归绣字华伯,孝子归钺的同族之子,也卖盐来奉养母亲,自己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华伯的妻子朱氏,每做衣服一定三件,让兄弟平均,说:“二位小叔子没有家室,难道可以让您独自穿得完好洁净吗?”有个小叔子死去,他妻子留下个男骇,朱氏抚养爱护他如同自己生下的。然而华伯,人们见到他只认为他是城中普通居民。
赞曰:两位孝子奔走于集市之间,一生不认识诗书,而能用纯真美好的品行,在无人之处约束自己,遭遇艰难变故,没有固定的财产来资助自已,却不被难倒,这已经很难了。华伯夫妇如同钟鼓琴瑟一样和谐,汝威终究使顽固愚蠢的人转变,考察他们的一生,都有表现自己胸怀宽广的品格。由此说来,独特行事而担忧很少响应的士人,看到这样的孝子应当感到惭愧啊!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
A.荀子
B.老子
C.孙子
D.孟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此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是:“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之曰③:“予所否者④,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子畏于匡⑤,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⑥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⑦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⑧?”(《论语·子罕》)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的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②说:同“悦”③矢:同“誓”。④予:我。否,不对。⑤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⑥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⑦后死者:孔子自称。 ⑧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1)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
答:????????????????????????????????????????????????????????????????????????????????????
????????????????????????????????????????????????????????????????????????????????????????
参考答案:
( 1)D
(2)孔子发誓说,如果自己做了不正
本题解析:
( 1)“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文无据
(2)孔子发誓说,如果自己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惩罚,可见天具有惩罚人的力量;孔子又说,上天有能力决定要不要毁灭周代文化,可见天具有主宰人祸福的力量。
译文:孔子会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假如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 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持节发仓栗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
3.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