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久其官而责其成?????????????责:要求。
B. 趣作,无复言?????????????????趣:通“促“,急,赶快。
C. 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易:轻视。
D. 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向化:接受教化。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小其名而崇其势??????????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 取姚内斌于俘虏??????????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安,以动则胜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
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
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
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译文:???????????????????????????????????????????????????????????????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译文:???????????????????????????????????????????????????????????????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本题解析:
1.(易:改变、变化)
2.而,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B于,前一句为介词,从;后一句为介词,比。C之,前一句代词,他;后一句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以,前一句为介词,用以,用来;后一句表修饰的连词,相当于“而”)
3.(②是说郭进,③是说边将,⑤是说李汉超)
4.(B项不是“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C项“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有误,D项“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有误)
5.(1)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定是犯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陷郭进来谋求自己免遭责罚。(2)有人把这事告诉太祖,太祖立即下令,李汉超私设交易市场的地方,全部免除赋税。(3)太祖任用将领的方法就是这样,所有供养的将士少但积聚的力量多,使用的方法简略但收取的功效广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1.对文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督责益急:责骂
B.垂死,舆来庭中:车马
C.取骑马卖,市谷代偿:卖
D.一夕自恨死:羞悔,遗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熟,归我半——人且饥死,而必得谷
B.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C.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段公,仁信大人也
D.人且饥死,而必得谷——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
3.下面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段秀实任营田官时,上司焦令谌不顾天灾,依然勒索田租,伤天害理。
B.段秀实不畏权力,判状时以严厉的语言直斥焦令谌,令焦令谌非常愤怒。
C.段秀实以自己体察百姓疾苦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上司,柔中有刚,处理方法得体。
D.段秀实卖马市谷代农偿租,反映了他仁义爱民的高尚品德。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B
4.①马上自己动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
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慎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趠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绐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乃入殿中,闭户抱金刚足而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汝以力闻,当佑我。我捧汝足七日,不与我力,必死于此,无还志。”约既毕,因至心祈之。初一两夕,恒尔,念益固。至六日将曙,金刚形见,手执大钵,满中盛筋,谓稠曰:“小子欲力乎?”曰:“欲。”“念至乎?”曰:“至。”“能食筋乎?”曰:“不能。”神曰:“何故?”稠曰:“出家人断肉故。”神因操钵举匕,以筋食之。禅师未敢食,乃怖以金刚杵,稠惧遂食。斯须食毕,神曰:“汝已多力,然善持教,勉旃!”神去且晓,乃还所居。诸同列问曰:“竖子顷何至?”稠不答。须臾于堂中会食,食毕,诸同列又戏殴,禅师曰:“吾有力,恐不堪于汝。”同列试引其臂,筋骨强劲,殆非人也。方惊疑,禅师曰:“吾为汝试之。”因入殿中,横塌壁行,自西至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入山数十里,经庐殿堂穷极壮大,诸僧从而禅者常数千人。齐文宣帝怒其聚众,因领骁骑数万,躬自往讨,将加白刃焉。禅师是日领僧徒谷口迎候,文宣问曰:“师何遽此来?”稠曰:“陛下将杀贫僧,恐山中血污伽蓝①,故此谷口受戮。”文宣大惊,降驾礼谒,请许其悔过。禅师亦无言。文宣命设馔,施毕,请曰:“闻师金刚处祈得力,今欲见师效少力,可乎?”稠曰:“昔力者,人力耳。今为陛下见神力,欲见之乎?”文宣曰:“请与同行寓目。”先是,禅师造寺,诸方施木数千根,卧在谷口。禅师咒之,诸木起立空中,自相搏击,声若雷霆,斗触摧折,缤纷如雨。文宣大惧。从官散走,文宣叩头请止之。因敕禅师度人造寺,无得禁止。后于并州营幢子未成,遘病,临终叹曰:“夫生死者人之大分如来尚所未免但功德未成以此为恨耳死后愿为大力长者继成此功。”言终而化。至后三十年,隋帝过并州见此寺,心中涣然记忆,有似旧修行处,顶礼恭敬,无所不为。处分并州大兴营葺,其寺遂成。时人谓帝大力长者云。
(选自《朝野佥载》)
【注释】①伽蓝:寺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禅师以劣弱见凌凌:欺辱
B.乃引重千钧引:拉弓
C.师何遽此来?遽:突然
D.后于并州营幢子未成,遘病遘:遇,遭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以力闻,当佑我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B.神去且晓,且何谓阁子也
C.因入殿中,横塌壁行因击沛公于坐
D.诸僧从而禅者常数千人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稠禅师初出家时,因身若无力常常受到同辈和尚的欺负,便抱着金刚塑像的脚发誓,祈求赐予力量,抱着脚祈祷七天后,金刚果然现身了。
B.吃下金刚带来的肉筋后,稠禅师果然变得力大无穷,向同伴们展示了一番他的力量后,先前轻视欺侮他的人全都被吓着了。
C.文宣帝因稠禅师信徒过多而来讨伐,却被禅师的精神感染,继而为其神力震慑,问罪而来却请罪后告去,并下令让禅师指挥人建造寺院。
D.稠禅师一生有不少奇事,临终遗言也颇有玄机,三十年后,隋朝皇帝一番举动又为稠禅师的传奇故事添上了的富有神秘色彩的一笔。
小题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 生 死 者 人 之 大 分 如 来 尚 所 未 免 但 功 德 未 成 以 此 为 恨 耳 死 后 愿 为 大 力 长 者 继 成 此 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3分)
(2)齐文宣帝怒其聚众,因领骁骑数万,躬自往讨,将加白刃焉。(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乃引重千钧”在前文中就提到他胳膊刚劲有力,所以,这个句子中的“引”应为举,拿的意思。故答案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D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A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第一个“且,副词,将要;第二个“且”,句首语气,相当于“那么”。C第一个“因”,于是,第二个为“趁机”。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A“抱着脚祈祷七天后,金刚果然现身”中“祈祷七天后”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抱足至六日将曙”。故答案选A。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此题的关键词有:者、但、以、耳、者。
小题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如(1)关键词“等类”、“为”分别理解为:同伴、被;(2)关键词“聚众”“躬”“白刃”分别理解为:聚集很多人、亲自、名词作动词,杀掉。
译文:北齐年间有个稠禅师,是邺城人。当初落发为僧时,同辈的和尚非常多,每到闲暇时间,常在一起摔跤跳越比力气玩,而禅师因为身弱无力每每受到同伙的欺侮。等到侮辱与殴打没完没了地向他袭来时,禅师羞恼之至,便躲进殿堂里关上门来,抱着金刚塑像的脚发誓道:“我因瘦弱而被同伴瞧不起,受尽他们的欺侮,不如死了的好。你以强壮有力闻名,应当保护我。我要连续七天捧着你的脚,如不给我力气,一定死在这里,决不反悔!”立誓完毕,便以至诚的心思向金刚祈祷。头两天与平常一样,毫无效应,但他的信念更加坚定。到第六天黎明前夕,金刚显现了原形,手里端着大钵子,满满盛着肉筋,对禅师说:“小伙子想有力气吗?”“想!”“心诚吗?”“诚!”“能吃肉筋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出家杜绝吃肉呀。”金刚神便一手端钵一手举着匕首让禅师看,禅师仍然没敢吃。金刚神又举起金刚杵威吓他,稠禅师恐惧了,不得不吃。刚吃下一会儿,金刚神便说:“你已很有力气了,但要好好信奉佛法,你要善自为之。”金刚神离去,天也亮了,禅师便回到自己的住处。各个同伴询问他道:“你小子这些天到哪里去了?”稠禅师没有回答。不一会儿,他们都去食堂一起吃饭,吃完饭,同伴们又打闹着玩,禅师说:“我有力气,恐怕你们不能再忍受。”同伴不大相信,拉着他的胳臂一试,发现他的筋骨强劲有力,根本不是平常人可以比的,这才感到惊疑。禅师说:“我给你们试试看。”于是来到大殿里面。只见他横卧在墙上往前爬行,自西往东,爬行了几百步远。他又连续几次跳起来用脑袋挂在房梁上,能提千钧重的东西。他的拳脚迅疾敏捷,雄武有力,令人见了神惊胆战。过去轻视、欺侮过他的人,汗流浃背地匍匐在地上,不敢抬眼看他。
禅师后来参悟得道,住在林虑山。他在距离山口几千里处建造精致的寺舍殿堂,募集了大量的土石木材。跟他修习禅理的僧徒,多达几千人。北齐文宣帝因为聚集了这么多人而十分恼怒,便统领几万精锐人马,御驾亲征,想要杀掉他。这一天,禅师带领僧徒来到山口迎候,文宣帝问他:“法师为何突然来到这里?”禅师说:“陛下要杀贫道,我怕在山里流血会沾污僧院,所以来到山口听凭杀戮。”文宣帝大惊,下车施礼拜见,请求他允许自己悔过,禅师也没说什么。文宣帝命人安排饭菜,吃过饭后,向禅师请求道:“听说法师在金刚神那里祈求得到了大力气,今天想开开眼界,请法师略为施展一下,可以吗?”禅师说:“当年我所有的力气,只是人力而已;今天要为陛下显显神力,乐意看吗?”文宣帝道:“请让我们饱饱眼福。”在这之前,禅师建造佛寺,各处施舍了木材几千根,正堆放在山口,如今禅师口诵咒语,便见根根木材腾空而起,互相撞击之声宛如雷霆轰鸣,碰撞碎了的木块像雨点一样纷纷降落。文宣帝大为惊惶,随从的官员四散奔逃,文宣帝叩头请求停止,于是敕令禅师指挥人建造寺院,不许任何人阻止。后来禅师在并州监督制造石刻的经幢,没等峻工就病倒了,临终前叹道:“生死本属命中有定,如来佛尚且不免一死。只是建造寺庙的功德尚未完成,以此为憾而已。死后愿成为大力长者,继续完成此项功业。”说完就去世了。过了三十年,隋朝皇帝路过并州,见到这座寺庙,心中恍惚回忆起了什么,好像这是他过去修行的地方,于是顶礼膜拜,恭敬得无所不至。他立即传旨于并州府衙,令其全力营造修缮,这座寺庙于是建成。当时人们都说隋帝就是大力长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疮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③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而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选自柳宗元《宋清传》,有删改)
注:①雠:出售 ②蚩:傻,无知 ③翦翦:小气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居善药 居:储存
B、清优主之 主:接待
C、年终,度不能报 报:报答
D、冀速已 已:治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宋清目光远大、经营有方的一组是 [???? ] ①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
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③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④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⑤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⑥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清是位很宽厚的药材商人,他待人好,山区水乡的人把好药材卖给他,所以他卖的药材很好,信誉高。
B、一些商人对宋清的做法很不理解,有人说他呆傻胡来,有人说他有道德,宋清则说自己是追求利润养活妻子儿女的人,不同意他们的说法。
C、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小市人”不得钱就骂反衬宋清急人之难,“取利远”的做法,赞颂了宋清的义举和美德。
D、因为很多欠债人后来厚报宋清,宋清很富有。作者认为宋清获取利益有长远眼光,因而主张士大夫们在人际交往上应向宋清学习。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总分25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日:“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埋葬)
B.愿沛公且留壁(营垒,军营)
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解击之(通“懈”,松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
②欲以客往赴秦军
C.①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
②扣舷而歌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辕,良引兵从沛公轘
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⑥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3分)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3分)
(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葬:这里指厚葬。
小题1:A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均为介词,表示对象,译为“率领、带领”。C项“与”前者是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和、同”;后者是连词,表示并列,也译为“和、同”。D项“而”均表示修饰,不译。
小题1:①是说在沛公出辗辕的时候,张良所采取的行动,③是对沛公的希望,不能表现出其运筹帷幄的特点,⑥是说张良平时的做法。
小题1:“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是:(1) 闻、竖、以各一分。(2)何、所、固各一分。(3) 捐、弃、功各一分。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辍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晓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成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