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槐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间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额①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意,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余篇,其锓板②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是揜③;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问矣。(选自《刘大櫆集》)
[注]①疵颣(lèi):缺点。②锓(qìn)板:雕版刻书。③揜(yǎn):通“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售:考中
B.余间出文相质——间:间或
C.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假:借助
D.而司城固不可问矣——固:本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谓益友者”的一组是(???? )
①而与余同学为古文②而未尝有面谀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狱
④苟有作必出使视之 ⑤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⑥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艰难。雍正初年曾经担任过中书并且出使过四川,又治理过洋县和南郑县,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退职归乡。
B.倪司城壮年遍游黔蜀一带,路途崎岖,行程万里。他的诗风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为诗中寄寓壮志未酬的感慨,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C.倪司城辞官后回到家乡。作者前往武昌时顺路探望,见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气慷慨激昂,平时奋发奔放的气概,还隐约可以见到。
D.倪司城晚年一贫如洗,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诗文刻印流传。作者准备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隐约流露出惆怅忧伤之感。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D
4.(1)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要求
B.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舍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8分)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小题3: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豫:快乐,愉快。
小题2:(3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回到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从而揣摩词义。文段中,先是充虞路问,后世孟子回答,孟子的话再解释自己不快乐的原因。可以推知“豫”的意思是快乐。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现象,重点是把握好关键词及特殊句式,了解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文言现象。得分点分析:平治(使动用法)、舍我其谁(成语)、句意。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找到文段中的关键句。“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是关键句,表现了孟子崇高的理想和高度的责任心。
【参考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象有些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
(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平,面临今天这样的形势,除开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事
(明)江盈科
天下有百世之计,有一世之计,有终岁之计。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国家自洪武至于今,二百四十年,承平日久,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则日益促。自宗藩、官制、兵戎、财务以及屯田、盐法,率皆敝坏之极,收拾无策,整顿无绪。当其事者,如坐敝船中,时时虞溺,莫可如何。计日数月,寄幸迁转,以遗后来。后来者又后来,人复一人,岁复一岁,而愈敝愈极。虽有豪杰,安所措手?
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然犹我之脚;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呜呼,忠臣事君,岂忍如此?古人盖有身死而尸谏、临终而荐贤者,岂其及吾之身,一策莫展,而但欲遗诸后人也哉!虽然,为之之道,盖亦甚难。我明任事如忠肃、忠宣①二公,皆不免以身为殉。信乎,任事之难哉!
(节选《江盈科集》)
【注释】①忠肃、忠宣:指于谦、刘大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日益促促: 急促,赶快
B.时时虞溺虞: 担心
C.跪而请谢谢: 辞别,告辞
D.不应并责我责: 要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而但因循苟安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无与我事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D.①乃隔一壁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任事者无所作为,互相推诿的一组是??(????)
①收拾无策,整顿无绪??????②时时虞溺,莫可如何??
③计日数月,寄幸迁转??????④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
⑤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⑥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末年,社会败坏到了极点,绝大部分任事者只为个人安危考虑,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却无能为力。
B.文中引用“病脚疮者”“治箭伤医者”两则寓言,揭示社会痼疾不能转嫁和表面文章不能根治之理,讽喻因循守旧、互相推委的任事者。
C.作者在文末列举于谦、刘大夏等忠臣良将以身殉职的事例,说明任事之艰难的道理,认为不必责怪那些“委痛于邻家,分科于膜外者”。
D.用寓言故事进行形象生动地说理,构成了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用浅显的比喻来描摹人物的心态,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4分)
?????????????????????????????????????????????????????????????????????????????
⑵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3分)
????????????????????
?????????????????????????????????????????????????????????
⑶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缺少”
小题2:A都表示手段或凭借,B都是动词“沿袭、继续”, C都是介词“和、同、跟”, D都是副词,前者译为“仅、只”;后者译为“却”。
小题3:句①主要交代晚明的社会现状,句④⑤没有直接表明任事者的作为。
小题4:C项中“认为不必责怪那些‘委痛于邻家,分科于膜外者’”是不符合文意的,文中寓言故事表明作者对任事者空居其位、不谋其政行为的讥讽。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天下有可以用百世的计策,有可以用一世的计策,也有用不到一年的计策。计谋有长期的、短期的,但治乱的情况则随着计谋之长期短期而变化。我们国家从洪武年间到现在,有二百四十年了,天下太平的日子很长了,然而能够使天下保持太平的计谋,则越来越少了。从宗室藩王、官制、军队武器、财赋税收到屯田、盐法,都坏到了极点,没有办法再来收拾状,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来进行整治。管这些事情的人,好像坐在破船中一样,时时刻刻担心着溺水的危险,却又不知道该拿这种情况怎么办。他们天天数着日子,希望情况会发生好转,或者是把这堆烂摊子交给下任接手的人来整顿。下任接管的人又将它交给下下任来处理,这样,一人拖一人,一年又一年,现实情况是越来越糟糕。即使有了豪杰之士能担此重任(来力挽狂澜),他们又该从哪里入手呢?
我听说乡里有个得脚疮病的人,疼痛难忍,对家人说:“你替我在墙上凿个洞。”沿凿成后,他把脚伸洞里,伸入邻家一尺有余。家人说:“你这样做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让它去邻家随便痛吧,这样就不关我的事了。”还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一个副将从战场上回来了,中了箭,箭头射到了皮肉之内,请他去治病。这个医生手拿并州剪把箭柄给剪了,然后跪下来告辞。副将说:“箭头在皮肉内需要紧急治疗。”医生说:“这是内科大夫该做的事,不应该一并要求我来做。”
唉,脚伸入邻居家里了,但还是自己的脚啊;箭头在皮肉内,还是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啊。仅仅是隔了一堵墙,就觉得把脚痛推一边了;隔了一层皮肉,就要按内外科分开。然而这样做疼痛就能停止,责任就能推诿吗?今天管事的各位大人,看到事情不容易做,就因循守旧,苟安现世,等着后来人做,这跟把脚痛推到邻家,把责任推给内科是一样的意思。
啊,忠臣侍奉君主,难道忍心这样做吗?古人有以死而进行尸谏、临终而推荐贤人的,怎么到了我们这辈人身上,一点计策都不想,只想把它们留给后人处理呢?即使是这样,想要做好事情依然是艰难的。我大明做事像于谦、刘大夏这样的,都免不了以身殉职。该相信出任职务该有多么艰难了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词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以攻取之外——举以予人
B.较秦之所得——以有尺寸之地
C.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