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24 22:42: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槐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间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额①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意,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余篇,其锓板②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是揜③;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问矣。(选自《刘大櫆集》)
  [注]①疵颣(lèi):缺点。②锓(qìn)板:雕版刻书。③揜(yǎn):通“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不获一以终其身——售:考中
B.余出文相质——间:间或
C.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借助
D.而司城不可问矣——固:本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谓益友者”的一组是(???? )
①而与余同学为古文②而未尝有面谀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狱
④苟有作必出使视之 ⑤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⑥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艰难。雍正初年曾经担任过中书并且出使过四川,又治理过洋县和南郑县,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退职归乡。
B.倪司城壮年遍游黔蜀一带,路途崎岖,行程万里。他的诗风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为诗中寄寓壮志未酬的感慨,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C.倪司城辞官后回到家乡。作者前往武昌时顺路探望,见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气慷慨激昂,平时奋发奔放的气概,还隐约可以见到。
D.倪司城晚年一贫如洗,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诗文刻印流传。作者准备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隐约流露出惆怅忧伤之感。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D
4.(1)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厚而薄于人——责:要求
B.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C.人能弘道,非道人——弘:扩大,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昼夜——舍:舍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8分)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夫子若有不色然: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小题3: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豫:快乐,愉快。
小题2:(3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回到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从而揣摩词义。文段中,先是充虞路问,后世孟子回答,孟子的话再解释自己不快乐的原因。可以推知“豫”的意思是快乐。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现象,重点是把握好关键词及特殊句式,了解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文言现象。得分点分析:平治(使动用法)、舍我其谁(成语)、句意。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找到文段中的关键句。“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是关键句,表现了孟子崇高的理想和高度的责任心。
【参考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象有些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
(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平,面临今天这样的形势,除开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事
(明)江盈科
天下有百世之计,有一世之计,有终岁之计。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国家自洪武至于今,二百四十年,承平日久,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则日益促。自宗藩、官制、兵戎、财务以及屯田、盐法,率皆敝坏之极,收拾无策,整顿无绪。当其事者,如坐敝船中,时时虞溺,莫可如何。计日数月,寄幸迁转,以遗后来。后来者又后来,人复一人,岁复一岁,而愈敝愈极。虽有豪杰,安所措手?
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然犹我之脚;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呜呼,忠臣事君,岂忍如此?古人盖有身死而尸谏、临终而荐贤者,岂其及吾之身,一策莫展,而但欲遗诸后人也哉!虽然,为之之道,盖亦甚难。我明任事如忠肃、忠宣①二公,皆不免以身为殉。信乎,任事之难哉!
(节选《江盈科集》)
【注释】①忠肃、忠宣:指于谦、刘大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日益促促: 急促,赶快
B.时时虞溺虞: 担心
C.跪而请谢谢: 辞别,告辞
D.不应并责我责: 要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而但因循苟安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无与我事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D.①乃隔一壁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任事者无所作为,互相推诿的一组是??(????)
①收拾无策,整顿无绪??????②时时虞溺,莫可如何??
③计日数月,寄幸迁转??????④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
⑤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⑥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末年,社会败坏到了极点,绝大部分任事者只为个人安危考虑,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却无能为力。
B.文中引用“病脚疮者”“治箭伤医者”两则寓言,揭示社会痼疾不能转嫁和表面文章不能根治之理,讽喻因循守旧、互相推委的任事者。
C.作者在文末列举于谦、刘大夏等忠臣良将以身殉职的事例,说明任事之艰难的道理,认为不必责怪那些“委痛于邻家,分科于膜外者”。
D.用寓言故事进行形象生动地说理,构成了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用浅显的比喻来描摹人物的心态,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4分)
?????????????????????????????????????????????????????????????????????????????
⑵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3分)
?????????????????????????????????????????????????????????????????????????????
⑶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缺少”
小题2:A都表示手段或凭借,B都是动词“沿袭、继续”, C都是介词“和、同、跟”, D都是副词,前者译为“仅、只”;后者译为“却”。
小题3:句①主要交代晚明的社会现状,句④⑤没有直接表明任事者的作为。
小题4:C项中“认为不必责怪那些‘委痛于邻家,分科于膜外者’”是不符合文意的,文中寓言故事表明作者对任事者空居其位、不谋其政行为的讥讽。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天下有可以用百世的计策,有可以用一世的计策,也有用不到一年的计策。计谋有长期的、短期的,但治乱的情况则随着计谋之长期短期而变化。我们国家从洪武年间到现在,有二百四十年了,天下太平的日子很长了,然而能够使天下保持太平的计谋,则越来越少了。从宗室藩王、官制、军队武器、财赋税收到屯田、盐法,都坏到了极点,没有办法再来收拾状,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来进行整治。管这些事情的人,好像坐在破船中一样,时时刻刻担心着溺水的危险,却又不知道该拿这种情况怎么办。他们天天数着日子,希望情况会发生好转,或者是把这堆烂摊子交给下任接手的人来整顿。下任接管的人又将它交给下下任来处理,这样,一人拖一人,一年又一年,现实情况是越来越糟糕。即使有了豪杰之士能担此重任(来力挽狂澜),他们又该从哪里入手呢?
我听说乡里有个得脚疮病的人,疼痛难忍,对家人说:“你替我在墙上凿个洞。”沿凿成后,他把脚伸洞里,伸入邻家一尺有余。家人说:“你这样做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让它去邻家随便痛吧,这样就不关我的事了。”还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一个副将从战场上回来了,中了箭,箭头射到了皮肉之内,请他去治病。这个医生手拿并州剪把箭柄给剪了,然后跪下来告辞。副将说:“箭头在皮肉内需要紧急治疗。”医生说:“这是内科大夫该做的事,不应该一并要求我来做。”
唉,脚伸入邻居家里了,但还是自己的脚啊;箭头在皮肉内,还是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啊。仅仅是隔了一堵墙,就觉得把脚痛推一边了;隔了一层皮肉,就要按内外科分开。然而这样做疼痛就能停止,责任就能推诿吗?今天管事的各位大人,看到事情不容易做,就因循守旧,苟安现世,等着后来人做,这跟把脚痛推到邻家,把责任推给内科是一样的意思。
啊,忠臣侍奉君主,难道忍心这样做吗?古人有以死而进行尸谏、临终而推荐贤人的,怎么到了我们这辈人身上,一点计策都不想,只想把它们留给后人处理呢?即使是这样,想要做好事情依然是艰难的。我大明做事像于谦、刘大夏这样的,都免不了以身殉职。该相信出任职务该有多么艰难了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词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攻取之外——举予人
B.较秦所得——以有尺寸
C.秦兵又至矣——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