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稍:稍微
C.若不可绳以法度绳: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5分)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5分)
2、单选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小题1: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小题2: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3:知我者,谓我心忧;????????,?????????????。(《诗经·黍离》)不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苏洵《六国论》)
小题4: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琵琶行》)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
小题3: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③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共21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 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遽薄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遂言甫于朝访风景于崇阿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5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曰:“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
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杀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钟山。
子恭,举人,累官工部尚书,有能声。遇弟远,字中复,尝随遇侍帝。永乐初,为翰林待诏,精绘事。远子孟顒,善书。(选自《明史·陈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家:安家
B.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引:引荐
C.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俟:等待
D.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或:有时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陈遇不贪恋权位的一组是(???? )
①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②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
③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④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
⑤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
⑥命爵辄辞,终成其高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遇天资沉厚纯良,勤学博览,精通《周易》卜筮之学。元末曾辞官隐居,学人称他为静诚先生,后来因秦从龙的推荐,受到朱元璋的传书招聘。
B.陈遇受到明太祖的赏识信任,参议机密大事,计划谋略多秘而不外传,其受宠礼虽隆,却不愿做官,曾多次坚决推辞明太祖的命爵封官,明太祖只好遵从他的意见。
C.陈遇所受的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人能比,明太祖曾经多次派人到陈遇府中探望他,称他为“先生”,有时称他是“君子”,并赐予他爵位。
D.陈遇忠诚谏言,西域进贡良马,陈遇就引用汉旧事进谏,明太祖曾经问他保国安民的最好计策,陈遇便以“把不滥杀人,减轻赋税,任用贤能,恢复古代圣君的礼乐作为首要的事务”之言来回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