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24 23:19: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圬者①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圬者:泥瓦匠。圬,涂抹、粉刷墙壁。②镘:泥瓦匠抹墙的工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劳:劳动、劳作
B.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直:通“值”,报酬
C.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乐:高兴
D.然吾有讥焉讥:讥讽、讥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承福以泥瓦匠“自得”的一组是
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②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③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④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⑤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
⑥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镘做工谋生,租住在雇佣他的人家中。
B.王承福认为从国君到百官责任有大有小,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做,而应该用尽自己的能力,与人互通有无。
C.文章记叙了王承福的事迹和言谈,讥讽了社会上那些本无才能却又贪图富贵且不尽力做事的人,规劝世人要量才度力,克尽职守,安守本分。
D.作者认为王承福不肯为成家、养活妻子儿女而费心,表现出他是个杨朱之道的奉行者,是不肯拔一毛而使天下得利的人,是个不值得肯定的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B(A劳:辛劳、劳苦?? C乐:为……感到高兴?? D讥:指责)
小题2:A(③王承福自叙经历?⑤是作者对他的指责?⑥评其言警示作用)
小题3:D(作者虽然批评了王承福不肯成家的做法,但也充分肯定了他的安守本分的“自得”。)
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集市上的雇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然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靠它吃饭,而懈怠自己的事情,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若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面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这些人)不正是人们所说的靠它吃饭而懈怠自己的事情,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为富贵者感到高兴,为贫贱者感到悲伤,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韩愈最初听了感到迷惑,然后又按照他的说法想一想,才明白他是个贤能的人啊,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独善其身的人啊。但是我还是有指责的话要说,就是说他为自己太多了,为别人太少了,他效仿的是杨朱的那一套吗?杨朱的哲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毛而利天下。而做为人因为有家而劳心,不愿意劳心来生养他的妻子儿女,他肯劳心来为他人吗?虽然如此,(但是)他比世上那些担心得不到好处,(得到好处)又担心失去,来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贪婪邪恶而忘记道义从而丧命的人,好的多得多啊!还有他的话有可以警示我的地方,所以我为他作传,来给自己做为借鉴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裹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粱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A
4.(1)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出换美酒——请、愿
B.天涯霜雪寒宵——雪停
C.雕栏玉应犹在——台阶
D.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水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赴有夫!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黄子厚诗序
[宋]朱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厚一再徒家崇安、浦城,会聚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盖于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①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②,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目,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其为何等语也。
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其后如此。
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徒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于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
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
(选自《晦庵集》)
注:①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②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科场.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聚希阔??????????????稍:渐渐
B亦不其为何等语也????????省:明白
C.方将访其遗稿,而藏之???椟:匣子
D.而其后如此?????????????识:记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3分)
①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②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
③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
④闻者为之感激慨叹
⑤日以高古,遂与世亢
⑥变化开阖,恍惚微妙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子厚在诗文创作上变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胜。
B.黄子厚中年科考不得志,就发愤读书写作。作者比别人更能理解他的诗文用意。
C.许闳生收集了黄子厚的很多遗稿。这些遗稿让作者对黄子厚晚年的成就更了解。
D.作者在文中表露出对黄子厚困厄而死的痛惜之情,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6分)
⑴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 (3分)
⑵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椟,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用匣子装”
小题2:
试题分析:①④间接表现,②说的是黄子厚的书法
小题3:
试题分析:作者并非不敢,而是觉得有更急迫的事要做,没空和子厚争胜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间:有时。曳:拖着。手杖,行吟田野间:省略“于”,状语后置。在田野间漫步吟咏。(2)倍:通“背”,背弃。是:这。嘉:(值得)称赞。
参考译文
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和黄子厚在屏山刘家斋馆相逢,一起拜病翁先生为师。子厚比我小一岁,读书作文的程度,大致相差不多,有时还要跟我一起讨论,来弥补他不足的地方。过了三四年,我还是老样子,可是子厚一时间忽然进步神速,好像难以估量,发表议论、撰写文章,总是使在座的人吃惊。我固然为他遥遥领先不可企及而感叹,就是同辈中也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人。从此二十多年,子厚作诗著文一天比一天更精巧,弹琴写字一天比一天更精妙,可是我却一天比一天更糊涂懒散,竟然比不上普通人。我又想到自己的荒废欠缺,还有比学文更急迫的,于是就断绝学文的念头,一概以愚顽鄙陋自居,当然也没空和子厚在文辞方面争胜了。不久子厚两次搬家,到了崇安、浦城,见面聚会的机会渐渐少了。但我每当收到他的诗文书信,一定拿着它欣赏赞叹,长久不能放下。
子厚的文章学习太史公,他的诗学习屈原、宋玉、曹植、刘桢,一直到韦应物,对于柳子厚的诗还认为杂用今体而不太喜欢。他用隶书写定的古体字,更得魏、晋以前书法的意态风神,大都气韵豪爽,并且趣味雅洁,潇洒超脱,没有一点世俗习气。子厚中年时在科场上不得志,就愤然抛弃科考,闭门读书,终日闲坐,有时就拖着手杖,在田野间漫步吟咏,或望远山,或到水边,来满足自己。对于骚体,能用楚调古韵组成诗的节奏,高低起伏,上下快慢之间,气势逼人,跌宕起伏,意境幽远,风格沉郁,听的人为之感动慨叹,有的甚至掉下眼泪。从此他的诗日益高超古朴,于是和世俗不能相合,以至不再可以拿给别人看。即使有人看到了,也不明白他说些什么。只有我因为还未忘掉原先的爱好的缘故,很能理解他作品的深意,不曾不再三观看,深深地为他感到悲哀,心想子厚难道真的就因此而困厄吗?但我也没想到他就这样困厄而死。
我年老多病,活在世上还能有多少日子?过去老友,都已衰亡,再没有可以一起谈论这些的人了。我正要访求子厚的遗稿,放在木匣里收藏起来,心想后世一定有能够喜爱它的人。一天三山许闳生来见我,从袖中拿出若干篇子厚亲笔所写的诗及若干篇另抄的诗来给我看,其中还有我以前没有见过的。这样就更加了解子厚晚年所作的诗,这些诗变化无穷、收放自如、难以捉摸、精微神妙,还不止是我以前所知道的一些东西。为此,我拿着他的诗卷,泪流满面,在他的诗后记下这些感受。
子厚名叫铢,姓黄。世代居住在建宁的瓯宁县,中间迁居颖昌,且已有两代。母亲孙氏爱好读书,擅长作文,兄弟都有非凡的才干,而子厚杰出的成就,尤其能够显现自己。但却生不逢时,困厄而死,这真是太可悲了!许生曾经跟子厚学诗,得到他的真传,所收集的遗文如此之多,并勤恳地进行编辑。许生在老师死后仍不忍背弃他,这又值得称赞啊!
庆元已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写。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熟..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